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
螳螂捕蟬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jià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眳峭踉唬骸吧圃?!”乃罷其兵。
(1)寫出下列字詞的意思。
①諫:勸阻。勸阻。
②三旦:三天早晨。三天早晨。
③善哉:很好。很好。
(2)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
吳王問他:“你這是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濕了?!?/div>吳王問他:“你這是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濕了?!?/div>
②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
這三個小動物,都力求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它們身后隱伏的禍患。這三個小動物,都力求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它們身后隱伏的禍患。
(3)年輕人一連三天早晨在花園里走來走去,其目的是DD
A.習慣早晨鍛煉。 B.用彈弓打黃雀。
C.觀察螳螂捕蟬。 D.引起吳王注意。
(4)根據(jù)文言文的內容,補充填寫下面的關系圖。
人→黃雀黃雀→螳螂螳螂→蟬
(5)關系圖講述的就是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下列成語中與它不屬于同一類的一項是DD
A.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B.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C.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D.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答案】勸阻。;三天早晨。;很好。;吳王問他:“你這是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濕了?!?;這三個小動物,都力求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它們身后隱伏的禍患。;D;黃雀;螳螂;D【解答】【點評】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發(fā)布:2025/3/10 17:30:1組卷:125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
何晏七歲,明慧若①神,魏武奇愛之,以②宴在宮內,因欲③以為子。宴乃④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蔽何渲?sup>⑤之,即遣還外。
【注釋】
①若:好像。奇愛:十分喜愛。②以:把。 ③欲:想,希望。 ④乃:于是。 ⑤知:明白。
(1)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釋文中的字,再理解詞句的意思。
①何氏之廬也。廬:
②人問其故。故:
③即遣還外。遣還:
發(fā)布:2025/3/13 5:0:1組卷:50引用:2難度:0.6
-
2.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葑又?,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這段文字選自《 》。
(2)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譽之曰(稱贊) B.于物無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處) D.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句首發(fā)語詞)
(3)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楚人有鬻盾與矛者。
②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④其人弗能應也。
(4)“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 。
A.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B.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C.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D.他說的盾沒有那么堅固,矛也沒有那么銳利
(5)故事諷刺了哪一類人?
A.言過其實的人。
B.說或做三思而后行的人。
C.說話、行動前后抵觸、不一致的人。
D.說或做不考慮后果的人。
(6)學習這則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啟示?
發(fā)布:2025/3/12 20:30:2組卷:90引用:3難度:0.3
-
3.先按原文填空,再完成練習。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 ,此不為 ?”
一兒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 ?”孔子不能決也。
(1)解釋下列字詞。
①及: ②探湯:
(2)用現(xiàn)代漢語替第一個小孩兒說明他的理由。
(3)兩個小孩兒各持己見,是因為第一個小孩兒是從 的角度判斷的,第二個小孩兒是從 的角度判斷的。
A.觸覺
B.視覺
C.嗅覺
D.聽覺
(4)科學證明,兩個小孩兒的觀點都是錯的,因為太陽到地球的距離與太陽看起來的大小和日出、中午時感受到的溫度無關?!翱鬃硬荒軟Q也”正應了《論語》中的名句 。
A.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B.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br />C.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發(fā)布:2025/3/12 22:0:1組卷:24引用:1難度:0.8
吳王問他:“你這是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濕了?!?/div>
②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
(3)年輕人一連三天早晨在花園里走來走去,其目的是
A.習慣早晨鍛煉。 B.用彈弓打黃雀。
C.觀察螳螂捕蟬。 D.引起吳王注意。
(4)根據(jù)文言文的內容,補充填寫下面的關系圖。
人→
(5)關系圖講述的就是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下列成語中與它不屬于同一類的一項是
A.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B.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C.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D.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②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
這三個小動物,都力求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它們身后隱伏的禍患。
這三個小動物,都力求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它們身后隱伏的禍患。
(3)年輕人一連三天早晨在花園里走來走去,其目的是
D
D
A.習慣早晨鍛煉。 B.用彈弓打黃雀。
C.觀察螳螂捕蟬。 D.引起吳王注意。
(4)根據(jù)文言文的內容,補充填寫下面的關系圖。
人→
黃雀
黃雀
→螳螂
螳螂
→蟬(5)關系圖講述的就是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下列成語中與它不屬于同一類的一項是
D
D
A.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B.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C.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D.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答案】勸阻。;三天早晨。;很好。;吳王問他:“你這是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濕了?!?;這三個小動物,都力求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它們身后隱伏的禍患。;D;黃雀;螳螂;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5/3/10 17:30:1組卷:125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
何晏七歲,明慧若①神,魏武奇愛之,以②宴在宮內,因欲③以為子。宴乃④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蔽何渲?sup>⑤之,即遣還外。
【注釋】
①若:好像。奇愛:十分喜愛。②以:把。 ③欲:想,希望。 ④乃:于是。 ⑤知:明白。
(1)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釋文中的字,再理解詞句的意思。
①何氏之廬也。廬:
②人問其故。故:
③即遣還外。遣還:發(fā)布:2025/3/13 5:0:1組卷:50引用:2難度:0.6 -
2.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葑又?,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這段文字選自《
(2)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譽之曰(稱贊) B.于物無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處) D.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句首發(fā)語詞)
(3)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楚人有鬻盾與矛者。
②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④其人弗能應也。
(4)“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
A.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B.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C.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D.他說的盾沒有那么堅固,矛也沒有那么銳利
(5)故事諷刺了哪一類人?
A.言過其實的人。
B.說或做三思而后行的人。
C.說話、行動前后抵觸、不一致的人。
D.說或做不考慮后果的人。
(6)學習這則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啟示?發(fā)布:2025/3/12 20:30:2組卷:90引用:3難度:0.3 -
3.先按原文填空,再完成練習。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
一兒曰:“日初出
(1)解釋下列字詞。
①及:
(2)用現(xiàn)代漢語替第一個小孩兒說明他的理由。
(3)兩個小孩兒各持己見,是因為第一個小孩兒是從
A.觸覺
B.視覺
C.嗅覺
D.聽覺
(4)科學證明,兩個小孩兒的觀點都是錯的,因為太陽到地球的距離與太陽看起來的大小和日出、中午時感受到的溫度無關?!翱鬃硬荒軟Q也”正應了《論語》中的名句
A.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B.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br />C.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發(fā)布:2025/3/12 22:0:1組卷:24引用:1難度:0.8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