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安徽省十聯(lián)考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7/1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工(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孔乙己》《藥》《明天》《風波》《阿Q正傳》等篇都是對舊中國灰色人生的寫照。尤其是出世在后的《阿Q正傳》給讀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F(xiàn)在差不多沒有一個愛好文藝的青年口里不曾說過“阿Q”這兩個字。我們在接觸灰色的人物的時候,或聽得了他們的什么“故事”的時候,《阿Q正傳》里的片段便浮現(xiàn)在眼前了。我們不斷地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遇見“阿Q相”的人物。我們有時自己反省,常常疑惑自己身上是否也免不了帶著一些“阿Q相”的分子,但或者是由于忽于飾非的。同理,我又覺得“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國民族所特具的,似乎這也是人類的普通弱點的一種。至少在“色厲內(nèi)荏”這一點上,作者寫出了人性的普遍弱點。
          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辛亥革命,反映在《阿Q正傳》里的,是怎樣的叫人氣短呀!樂觀的讀者或不免要非難作者的形容過甚,近乎故意輕薄“神圣的革命”,但是誰若親身在“縣里”遇到這樣的大事,一定會覺得《阿Q正傳》里的描寫是寫實的。我們現(xiàn)在看了七八兩章,大概會仿佛醒悟似的知道十二年來政亂的根因罷!魯迅君或許是個悲觀主義者,在《吶喊》中他對勸他做文章的朋友說道:“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F(xiàn)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shù)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
          朋友回答他道:“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子的希望。”因為“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所以魯迅君便答應他朋友做文章了,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記》。后來,在《故鄉(xiāng)》中他又明白地說出他對于“希望”的懷疑。
          但是《阿Q正傳》于辛亥革命之側(cè)面的諷刺,我覺得并不是因為作者抱悲觀主義的緣故。這正是一幅極忠實的寫照,極準確地依著當時的印象寫出來的。作者不曾把最近的感想加進他的回憶里去,他決不是因為感慨目前的時局而帶了悲觀主義的眼鏡去寫他的回憶;作者的主意似乎只在刻畫出隱伏在中華民族骨髓里的不長進的性質(zhì)——“阿Q相”。我以為這就是《阿Q正傳》之所以可貴、流行極廣的主要原因。不過同時,也不免有許多人因為刻畫“阿Q相”過甚而不滿意這篇小說,這正如俄國人之非難梭羅?古勃的《小鬼》里的“丕壘陀諾夫相”不足為盛名之累。
          在中國新文壇上,魯迅君常常是創(chuàng)造“新形式”的先鋒?!秴群啊防锏氖嗥≌f幾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這些新形式又莫不給青年作者以極大的影響,必然有多數(shù)人跟上去試驗。丹麥的大批評家布蘭兌斯曾說:“有天才的人,應該也有勇氣。他必須敢于自信他的靈感,他必須自信凡在他腦膜上閃過的幻想都是健全的,而那些自然來到的形式,即使是新形式,都有要求被承認的權利。”這位大批評家的這幾句話,我們在《吶喊》中得到了具體的證明。除了欣賞驚嘆而外,我們對于魯迅的作品還有什么可說的呢?
    (摘編自茅盾《讀<吶喊>》)材料二:
          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里借主人公之口說:“喜劇依照西塞羅(羅馬作家)的意見應該是人生的一面鏡子,世態(tài)的一副模樣,真理的一種表現(xiàn)。”莎士比亞同樣借哈姆雷特之口說:“演戲的目的是‘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tài),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濒斞竸?chuàng)作《阿Q正傳》,也正是給自己的同胞塑造一面開出反省道路的鏡像。阿Q、堂?吉訶德、哈姆雷特等偏重反映人類精神狀況的藝術典型就是一種諷世的鏡子,人們可以從中照出自己的精神面貌。它們最重要的哲學啟悟顯義就是:對人們的認識邏輯、方法進行反思,啟示人們正確地認識自己與認識世界。高爾基稱贊契訶夫的作品“能夠使人從現(xiàn)實性中抽象出來,達到哲學的概括”。哲學境界是文學作品最難達到的巔峰。
          魯迅寫《阿Q正傳》也正是“從現(xiàn)實性中抽象出來,達到哲學的概括”,成為給人們開出反省道路的經(jīng)典鏡像。
          缺乏認知能力,始終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以及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渾渾噩噩,糊里糊涂,以自我為中心,瞧不起城里人,也看不起未莊人。得意時趾高氣揚,欺侮弱者;失敗時又靠精神勝利法,化失敗為勝利,在“瞞和騙”中尋求圓滿。阿Q的這種性格是世界非文明時代人類荒謬性的象征,塞萬提斯通過堂?吉訶德這一不朽的形象表現(xiàn)了人類易于脫離客觀物質(zhì)世界的發(fā)展變化、陷入主觀主義誤區(qū)的普遍弱點。魯迅則通過阿Q這一活生生的藝術形象,表現(xiàn)了當時中國的一種昏聵顢頇、自欺欺人的精神現(xiàn)象,同時也反映了人類易于逃避現(xiàn)實、退入內(nèi)心、尋求精神勝利的精神機制和普遍弱點?!栋正傳》實質(zhì)是魯迅這位思想家型的文學家創(chuàng)作的哲學小說。阿Q是一位與世界文學中堂?吉訶德、哈姆雷特、奧勃洛摩夫等典型形象相通的、著重表現(xiàn)人類精神機制的、特異型的藝術典型,可以簡稱為“精神典型”。以這些典型人物為鏡子,人們可以看到自身的精神弱點,“由此開出反省的道路”。
    (摘編自陳漱渝、張夢陽《<阿Q正傳>的意義》)(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阿Q身上似乎具有人類的普遍弱點,因此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阿Q相”的人物時,會不自覺地自我反省。
    B.魯迅在《阿Q正傳》中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揭示了政亂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從側(cè)面諷刺了辛亥革命。
    C.側(cè)重于反映人類精神狀況的藝術形象能讓人們對認識邏輯、方法進行反思,啟示人們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世界。
    D.阿Q以自我為中心,得意時欺負弱者,失意時利用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他的這種性格是人類荒謬性的象征。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阿Q正傳》是對舊中國灰色人生的寫照,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在今天愛好文藝的青年幾乎都說過“阿Q”兩個字。
    B.材料一運用引證法,如引用《吶喊》中的文字來介紹魯迅創(chuàng)作《吶喊》的緣由,也能借此說明魯迅可能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C.魯巡的《阿Q正傳》刻畫出了隱伏在中華民族骨髓里的“阿Q相”,作者認為這是《阿Q正傳》影響深遠的原因之一。
    D.材料二運用對比論證,把魯迅與塞萬提斯、莎士比亞進行對比,證明了阿Q與堂?吉訶德、哈姆雷特一樣,都是藝術典型。
    (3)下列選項中,不能作為材料一《阿Q正傳》具有重要意義的論據(jù)的一項是
     

    A.《阿Q正傳》中的革命對象不但依舊執(zhí)掌政權,而且“驟然大闊”,發(fā)了“革命”財,而應在革命中得到解放的民眾卻依然任人宰割。
    B.《阿Q正傳》所揭示的“阿Q精神”,作為一種社會和歷史的“病狀”,將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階段中作為“鏡子”來時時警誡人們。
    C.《阿Q正傳》發(fā)表了一百多年,對其閱讀與爭論也進行了一百多年,雖然不斷出現(xiàn)誤讀,但最終都能回到魯迅創(chuàng)作《阿Q正傳》的本意。
    D.《阿Q正傳》在反省民族靈魂方面達到的深刻性,超越了民族和階級界限,“精神勝利法”極具中國特色,同時又具有人類的普遍性。
    (4)根據(jù)材料一,簡要分析《吶喊》對中國新文壇的貢獻。
    (5)兩則材料都談到了魯迅作品《阿Q正傳》,但論述的重點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說明。

    組卷:4引用:4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百  合  花
    彭燕郊
          在我的記憶里有一朵百合花,那是盛開在叢生著荊棘的高原上的。
          我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家里的陽臺上有一盆百合花。有一次我在村鎮(zhèn)的街上看到一隊游行的年青人,他們拿著紅的黃的白的綠的五顏六色的小旗,呼喊著,奮激地行進。我記得,那行列里面最使我愛慕,最使我向往的是走在前頭的那個吹號手。真的,可以說他是最鎮(zhèn)靜、最沉著的一個了。人們按照號音的節(jié)拍行進著,他自己呢,也陶醉在悠揚的號音里,那樣搖擺擺地走著,吹著。
          在我幼小的心里,我由衷地愛慕著吹號手,和他那光亮錚錚的喇叭。
          于是,我開始細心地灌溉陽臺上的那叢百合花了。每天每夜,總在性急地窺探著,那花朵是不是已經(jīng)開放——我堅信,百合花開放了,就會像喇叭一樣的。
          呀,我是多么高興呵!百合花開放的那一天,我把花采下來,不敢給爸爸知道,也不敢給媽媽知道,一大早就背起書包上學去了,偷偷地帶著那朵百合花。可是,總歸給先生看到了:狂歡的我正在盡情吹著我的小喇叭。我的小伙伴們應和著我的號音,“打打底、打打底……”地在操場上進行著,舞著小手呼喚著。那位先生是頂兇的,我記得我挨過他好幾次打手心——這回,大概也免不了要打手心了。我想。果然不錯,小伙伴們每人五下,我呢,加一倍:十下。
          但,最使我痛心的是我的小小的喇叭的可憐的命運,她是那樣柔弱無助,被撕成了一片片碎瓣,被用腳在鋪滿粗砂粒的操場上狠心地踐踏著,爛了,破了。
          百合花的記憶是憂傷的。
          十三歲時,我從家里偷偷地跑出來。為了我的天真的、很模糊的憧憬,我跑了。在遼闊的海流上飄游了一天兩夜,于是,到達了一個半島上,那是被人家用許許多多贊美謳歌和夸耀渲染得十分美好的一個“新天地”,人們說那兒有的是智慧,是取之不盡的學問的財富的寶庫。
          我在那兒報考一個藝術??茖W校,感謝人們的好意,并不因為我的幼小而拒絕我。受試驗時,好呀,我的眼前真地突出了一片新天地。是百合花呀,那么親切地在畫室的幾上,在綠色的布幔的掩映下,向我微笑著?!鳛槿雽W的考試,每個人應該畫一張油畫,畫這朵百合。
          很快地,我就開始忘情地揮動我的畫筆了。我畫得那樣快,以致坐在我旁邊的那位正在細心地描著輪廓的小姐禁不住失聲笑起來。而那個長頭發(fā)的藝術家,我們的教授,卻氣得耳朵都紅了,紅得簡直就像紫脹一般??膳潞牵臍鈶嵤浅^了他的喉嚨所能擔負的限度,他的怒吼的聲音是差不多嘶啞了,好像要吞下我似的嘲罵著我,揶揄著我:“這像什么百合花呵?你們大家看,這不是百合花,這是喇叭!”在哄堂大笑里,我萬分羞澀地收拾好我的畫具,走了。百合花的記憶總是憂郁的。
          戰(zhàn)爭來了,有幸地,我參加到一支軍隊里,像一塊投進洪爐的赤鐵,滿感燃燒的喜悅。更有幸的是,在這隊伍里我遇見了并熟識了許多吹號手——多么令人艷羨的吹號手!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是,他們都很年幼,都有小而紅潤的雙頰。當他們吹起號來,那雙頰是怎樣像透熟的蘋果似地鼓起著呵。他們是那么流暢爽利地吹著,就像是從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吹出來的,嘴角總帶著微笑——我也是像他們這么大的年紀呵,那時候,我還只能用百合花來當喇叭吹呢。
          在我工作的那個部門里,同樣有一個小號兵。同樣地,他吹著,笑著,奔跑著。
          那天,是下雪天呢。寒冷使人變得懶散,一夜來的雪并沒有減削或增添多少。人們已感覺不到時間到底運行到哪一刻了,眼睛被逼人的白雪眩昏了,辨識不出光度的深淺,奇怪的是:在暖暖的軍毯里躺著,享受著一天中最叫人留戀的時光,連自己都覺得有點兒抱歉哪,卻始終沒有聽見號音——起床的號音。那是從來都不會遲誤的——雖然我們都終于起來了。部里的小鬼在開早飯時候告訴我們:小號兵病了,吐血,進醫(yī)院休養(yǎng)去了。
          后來呢?后來,一連一個禮拜,沒有號,我們聽哨音動作。一個禮拜之后,號兵來了,不是病愈出院的小號兵,而是一個新來的年紀較大的號兵。
          春天來了,在映山紅盛開的高原上,我去憑吊我們小號兵的新墳。小號兵死了,醫(yī)師告訴我,小號兵因為吹了太多年號,肺部震裂得太厲害了,即使在很有錢的人家,怕也沒有什么希望的。我想起了小號兵短短的生涯里一連串的苦難,不禁嗚咽了。那是我到我們野戰(zhàn)醫(yī)院去看他時,他自己詳細地告訴我的:怎樣地,他被雇在地主家里放牛;怎樣地,他從小就沒有了父母,常常挨人欺侮;怎樣地,他逃到軍隊里來。小號兵是健談的,像他善于吹號一樣。我曾經(jīng)從他那里聽到多少故事呵……可是現(xiàn)在,他就已經(jīng)死了!
          在映山紅盛開的高原上,聳著一堆新鮮的黃土,一塊小小的標寫著小號兵姓氏的木板,那么寂寞地安放在那兒。是四月哪,松林里的小鳥鳴啼著,天空是明凈的,跟小號兵的靈魂那樣??墒俏?,被一陣幻象苦惱著,仿佛看見他仍舊在用那樣練達灑脫的姿態(tài)吹著他的號角,那號角的紅綢布仍舊喜悅地在他的胸前飄舞,于是我把號角設想作百合花,紅綢布的流蘇設想作映山紅,打算畫一幅寶圖。畫面:在映山紅盛開的高原上,一朵百合花挺拔地聳立在中間。
          今天,在我的記憶里,百合花是盛開在盛開著映山紅的高原上的。百合花的記憶,總是憂郁的呵。
    一九三九年九月云嶺(選自《浪子》,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我很小的時候被街上游行中吹號手吹出的悠揚的號音所吸引;我精心灌溉百合花也源于對小號手的愛慕。
    B.“我”對受到頂兇的先生的體罰并不在意,在意的是被當成喇叭的百合花被撕成了一片片碎瓣,遭到人們踐踏。
    C.出于對喇叭的喜愛,我把入學考試要畫的百合花畫成了喇叭,把教授氣得耳朵都紅了,因此我也沒能通過考試。
    D.參軍后,我遇見且熟識的吹號手都很年幼,能把號聲無比快樂、流暢爽利地吹出來,這些都出乎了我的意料。
    (2)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結尾寫記憶里的百合花“盛開在盛開著映山紅的高原上”,照應開頭,首尾圓合,使小說結構完整。
    B.文章描寫人們沒有聽到號音,感覺不到時間運行到哪一刻,為后文小號兵的出事埋下了伏筆。
    C.文章采用第一人稱以回憶的口吻敘述故事,運用感傷的筆調(diào)抒發(fā)了酣暢淋漓且不受節(jié)制的情感。
    D.文章多次使用語氣詞“呵”字,飽含著作者的情感,充滿濃郁的抒情氣息,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
    (3)請結合本文,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小號兵的。
    (4)文章多次出現(xiàn)“百合花的記憶……”,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其好處。

    組卷:0引用:2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不管是什么類型的種子,它們都非常聰明,自己雖然沒有“腿和腳”,但是會借助大自然的力量,隨著風、水流、鳥類、小動物,以及人類有意無意的活動,完成自己的夢想之旅,①      ,就駐足腳步,生根發(fā)芽定居下來,完成這一代的使命。種子的這種繁殖方式被稱為有性繁殖,顧名思義,就是需要雙親共同承擔起繁衍后代的責任。
          世界的奇妙之處總是在于方法的不唯一性。②      ,是否也存在無性繁殖呢?答案是肯定的。無性繁殖也被稱為營養(yǎng)繁殖,它是利用植物身體的一部分,比如根、莖、葉、芽等這些營養(yǎng)體就能實現(xiàn)大量繁殖,獲得新的植株,并且這些新植株就像多胞胎一樣,③      。
          對于有性繁殖來說,即使來自同一對親本的后代,也幾乎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而營養(yǎng)繁殖是一種克隆途徑,克隆出的新個體和原個體完全一致,無論是外表還是遺傳基因,都毫無差別。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請簡述第三段的主要內(nèi)容。要求使用包含轉(zhuǎn)折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35個字。

    組卷:2引用:3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一次,錢理群先生曾經(jīng)在大學課堂上講魯迅時,一位大學老師舉手提問題,要他介紹在大學里講關于魯迅的課如何能夠有利于學生求職就業(yè)。也有人這么問他:“你這個課和就業(yè)有沒有關系,有關系我來聽,沒關系我就不來了。”
          夏爾?丹齊格在《為什么讀書》中說:“在功利主義的世界里,閱讀維系著超脫,而超脫有利于我們的思考。讀書毫無用處。正因為這個,讀書才是一件大事。我們在閱讀一本書,因為它毫無用處?!?br />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引用:5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