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云南省紅河州開遠市重點中學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8月份)

發(fā)布:2024/7/21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我們既要立足本國實際,又要開門搞研究。對人類創(chuàng)造的有益的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我們應該吸收借鑒,但不能把一種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當成“唯一準則”,不能企圖用一種模式來改造整個世界,否則就容易滑入機械論的泥坑。一些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可以用來說明一些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歷程,在一定地域和歷史文化中具有合理性,但如果硬要把它們套在各國各民族頭上,用它們來對人類生活進行格式化,并以此為裁判,那就是荒謬的了。對國外的理論、概念、話語、方法,要有分析、有鑒別,適用的就拿來用,不適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批判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可貴的精神品質。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范疇很廣,不同學科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對一切有益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我們都要研究借鑒,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態(tài)度。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自己理論體系的過程中就大量吸收借鑒了前人創(chuàng)造的成果。對現(xiàn)代社會科學積累的有益知識體系,運用的模型推演、數(shù)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們也可以用,而且應該好好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這些知識和方法時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失去了科學判斷力。馬克思寫的《資本論》、列寧寫的《帝國主義論》、毛澤東同志寫的系列農(nóng)村調(diào)查報告等著作,都運用了大量統(tǒng)計數(shù)字和田野調(diào)查材料。解決中國的問題,提出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要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如果不加分析把國外學術思想和學術方法奉為圭臬,一切以此為準繩,那就沒有獨創(chuàng)性可言了。如果用國外的方法得出與國外同樣的結論,那也就沒有獨創(chuàng)性可言了。要推出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研究成果,就要從我國實際出發(fā),堅持實踐的觀點、歷史的觀點、辯證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在實踐中認識真理、檢驗真理、發(fā)展真理。
    (摘編自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材料二:
          當代考古學理論眾多,我們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脊艑W是通過研究考古材料(物)來了解古代社會(人)的一門學科。其核心任務可以簡稱為“透物見人”。如果用這一宗旨來衡量當代考古學理論,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理論同屬于“透物見人”的研究過程,處在不同層次之中,并相互關聯(lián)。我們稱之為“分層—關聯(lián)”的理論結構。
          目前我們把考古學理論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有關考古材料特征本身的理論。獲取考古材料是考古學研究的第一步,這需要依賴考古地層學與類型學,建立考古材料的時空框架。第二個層次是有關考古材料形成過程的理論。在我們通過考古材料去推導古代社會之前,需要了解考古材料是怎么形成的,它經(jīng)歷了怎樣的廢棄過程,受到哪些擾動,否則,倘若把所有材料同等對待,就可能無法去偽存真。這個過程包含廢棄過程研究、埋藏學、行為考古等理論要素。第三個層次是狹義的“透物見人”的理論,即通過研究各種考古材料去了解古代社會。就研究材料的差異,考古學形成了諸如石器分析、陶器分析、聚落形態(tài)研究、墓葬考古、植物考古、動物考古等許多分支。第四個層次是有關人類行為、文化、歷史與社會等宏觀主題的理論。第五個層次是有關考古學本體論、認識論與價值論的理論,這是最高層次也是最抽象的理論,它會影響到下層理論的選擇,當代考古學中科學與人文兩個主題就在這個層次上有重大的分歧。
          構建中國考古學理論需要廣泛的包容——包容不同層次、不同范疇乃至不同時代的理論。長期以來,為現(xiàn)代性思想所左右,我們視歷史為包袱,把理論的維度單一化,因此在研究中缺乏創(chuàng)新的角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國文化素以包容融合著稱,中國考古學的理論建設也需要發(fā)揚這一優(yōu)點,把各種來自不同學科尤其是社會科學的理論融會貫通,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自身的理論。同時,研究者要注意訓練理論提煉能力,能夠在材料分析的基礎上發(fā)展出合適的理論模型。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經(jīng)驗之一就是廣泛地學習,去粗取精,然后根據(jù)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再創(chuàng)造,我們稱之為“反向創(chuàng)新”。這一策略已經(jīng)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是值得我們大力發(fā)揚的經(jīng)驗。當代考古學理論一個主要的趨勢是從二元對立的科學考古學轉向反對二元對立的人文考古學。人文考古學強調(diào)歷史背景關聯(lián)、物質文化的意義等,而這無疑是身處中國文化之中的中國考古學家所擅長的,同時,它也正可以滿足當代中國社會迅速發(fā)展的文化需求,契合文化復興的時代主題。我們或可以稱之為“文化考古”。文化考古是中國考古學理論可以探索的方向,它繼承了文化歷史考古、過程與后過程考古對“文化”這一核心概念的關注,同時它也是聯(lián)系古今的基本途徑——現(xiàn)代人正是通過文化生活與考古學研究相溝通的。
    (摘編自陳勝前《與時偕行構建中國考古學理論》)(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等偉人的著作,都運用了大量統(tǒng)計數(shù)字和田野調(diào)查材料。
    B.當代眾多考古學理論可以說同屬于“透物見人”的研究過程,其關系為“分層—關聯(lián)”。
    C.在通過考古材料去推導古代社會之前,若把所有材料同等對待,就可能無法去偽存真。
    D.文化考古繼承了文化歷史考古等對“文化”這一概念的關注,它也是聯(lián)系古今的途徑。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傳統(tǒng)和開放的關系,不過二者論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借鑒西方理論觀點未必能給中國考古學理論助力,對此我們要有清醒認識。
    C.考古學理論的第五層次會影響下層理論的選擇,比較而言它是最重要的理論。
    D.研究者要具有理論提煉能力,這種能力對于構建中國考古學理論是必要的。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韓非子》:“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br />B.《管子》:“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br />C.鄧小平說:“在改革中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D.王安石說:“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br />(4)“反向創(chuàng)新”這一策略已經(jīng)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是值得大力發(fā)揚的經(jīng)驗。請結合材料一對這一經(jīng)驗加以分析。
    (5)如何構建中國考古學理論?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組卷:51引用:6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吉祥如意
    郭文斌
          五月是被香醒來的。娘一把揭過捂在炕角瓦盆上的草鍋蓋,一股香氣就向五月的鼻子里鉆去。五月就醒了。五月一醒,六月也就醒了。五月和六月睜開眼睛,面前是一盆熱氣騰騰的甜醅子。娘說,你看今年這甜醅發(fā)的,就像是好日子一樣。五月把舌頭伸給娘,說,讓我嘗一下。娘說,還沒供呢,端午吃東西可是要供的。五月和六月就呼地一下子從被筒里翻出來。
          等他們洗完臉,爹和娘已經(jīng)在院子里擺好了供桌,娘已經(jīng)把甜醅子和花饃饃端到桌子上了,在蒙蒙夜色里,有一種神秘的味道,仿佛真有無數(shù)的神仙在他們看不見的地方等著享用這眼前的美味呢。
          爹向天點了一炷香,往地上奠了米酒,無比莊嚴地說:“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吉祥,那兒吉祥,/處處都吉祥。/……”
          爹念叨完,帶領他們磕頭。六月不知道這頭是磕給誰的,但六月覺得跪在地上磕頭的這種感覺特別美好。供完,娘說,先墊點底,趕快上山采艾。說著給他們每人取了一碗底兒。娘說上山采艾時必須吃一點供品,能抵擋邪門歪道呢。甜醅子是莜麥酵的,光聞著就能讓人醉。花饃饃也讓人不忍心一下子咽到肚里去。接著,娘給他們綁花繩,說這樣蛇就繞著他們走了。又給他們每人的口袋里插了一根柳枝,有點兒全面武裝的味道,讓六月心里生出一種使命感。
          五月和六月在端午的霧里走著。六月看著五月手里的香包,眼里直放光。六月的手就出去了,他把香包舉在鼻子上,狠命地聞。五月看見,香氣成群結隊地往六月的鼻孔里鉆,心疼得要死,伸手去奪,六月忙把香包送到她手上。五月盯著六月的鼻孔,看見香氣像蜜蜂一樣在六月的鼻孔里嗡嗡嗡地飛。五月把香包舉在鼻子前面聞,果然不像剛才那么香。再看六月,六月的鼻孔一張一張,蜂陣只剩下一個尾巴在外面了。嘿嘿。五月被六月惹笑了。
          六月知道,五月今年已經(jīng)試手做了兩個香包了。娘說,早學早惹媒,不學沒人來。五月就紅著臉打娘。娘說,女靠一個巧,巧是練出來的。五月就練。一些小花布就在五月的手里東拼拼西湊湊。
          但六月很快就忘了這個問題,因為他看見了蛇。五月既迅速又從容地移到六月身邊,把六月抱在懷里。六月說,我們的手腕上不是綁了花繩兒了嗎,我們不是吃過供過的花饃饃了嗎?五月說,娘不是說只要你不傷它它就不會傷你嗎?六月說,娘不是說真正的蛇在人的心里嗎?
          這樣說著時,那圓開始轉了,很慢,又很快。當他們終于斷定,它是越轉越遠時,五月和六月從對方身上,聞到了一種香味,一種要比香包上的那種香味還要香一百倍的香味。
          娘教五月如何用針,如何戴頂針。五月第一次體會到了用頂針往布里頂針的快樂,把兩片布連成一片的快樂。五月縫時,六月趴在炕上看。五月的針就不防滑脫,頂?shù)饺饫锶?,血就流出來。五月疼得齜牙咧嘴。再看娘手中的針,怎么就那么服帖呢?
          山頂就要到了,五月和六月從未有過地感覺到“大家”的美好。即使是那些他們平時憎惡的人看上去都是那么可愛。
          五月和六月到了山頂。太陽從東山頂探出頭來,就像一個香包兒。上山采艾的人們就像聽到太陽的號令似的一起伏在地上割艾了。五月說,這艾就要趁太陽剛出來的一會兒采,這樣采到的艾既有太陽蛋蛋,又有露水蛋蛋。這太陽蛋蛋是天的兒子,露水蛋蛋是地的女兒,它們兩人全時,才叫吉祥如意。六月奇怪姐姐怎么把太陽和露水說成蛋蛋。蛋蛋是娘平時用來叫他們的。六月蹲下來,拿出籃子里的刃子準備采艾。但是六月卻下不了手。一顆顆瑪瑙一樣的露珠蛋兒被陽光一照,像是一個個太陽崽子。六月一下子明白了姐姐為啥要用蛋蛋來稱呼太陽和露珠兒。一刃子下去,就會有好幾個太陽蛋蛋死掉。
          六月還是下不了手。姐姐又笑了,說,如果你覺得它們可憐,你可以先把它們搖掉啊,讓它們躺到地里慢慢睡去。這一搖,又把六月的心搖涼了,讓六月看見了一個個美的死去原來是這樣簡單的一件事。他第一次感到了這美的不牢靠。而讓這些美死去的,卻是他的一只手。六月第一次對自己開始懷疑起來。六月開始采艾。采著采著,就把露珠兒和手的問題都忘了。他很快沉浸到另外一種美好中去。那就是采。刃子貼地割過去,艾乖爽地撲倒在他的手里,像是早就等著他似的。六月想起爹說,采艾就是采吉祥如意,就覺得有無數(shù)的吉祥如意撲到他懷里,潮水一樣。
          一山的人都在采吉祥如意。
          多美啊。
          現(xiàn)在,六月和五月的懷里每人抱著一抱艾,抱著整整一年的吉祥,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端午里。他們的腳步把我的懷念踩疼,也把我心中的吉祥如意踩疼。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通過描寫五月和六月被香氣熏醒后起床的場面,表明傳統(tǒng)端午佳節(jié)的活動對孩子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B.在上山采艾的途中,小說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描寫姐弟搶香包的細節(jié),表現(xiàn)了六月的俏皮可愛和姐弟對美好事物的熱愛。
    C.小說中五月縫香包的情節(jié),運用了神態(tài)描寫和語言描寫,交代了六月的關注,也表明五月初學用針的生澀。
    D.結尾處的“把我的懷念踩疼,也把我心中的吉祥如意踩疼”,表現(xiàn)了作者對淳樸民俗的眷戀,對人性本真的溫情呼喚。
    (2)關于文中五月和六月遇到蛇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呼應了上文吃供品避邪、戴花繩防蛇的情節(jié),也為姐弟采艾的路途制造了波瀾。
    B.“既迅速又從容地移到六月身邊,把六月抱在懷里”,表現(xiàn)了五月對弟弟的愛護。
    C.“只要你不傷它它就不會傷你”等說法,表明作者主張人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
    D.在斷定蛇轉遠時,五月和六月聞到對方身上比香包還香,表明姐弟都乳臭未干。
    (3)山頂采艾,六月的思緒隨著他的所見所感而逐步生發(fā)展開。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
    (4)一般人寫端午節(jié),難以避開寫吃粽子和賽龍舟等大家熟知的習俗。本文卻獨辟蹊徑,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傳統(tǒng)的端午佳節(jié),這取得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

    組卷:4引用:4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藍光是指可見光中的藍色部分。一般情況下,所謂的有害藍光是指高能短波可見光,其波長為400~450納米。藍光波長較短,蘊含較高能量,①_____,因此過多藍光進入眼睛可能造成視網(wǎng)膜損傷。那我們?nèi)粘=佑|的藍光算不算“過多”?這方面還無法窮理盡微。電子設備屏幕的藍光被認為會導致視疲勞,增加視網(wǎng)膜黃斑病變的風險,但這些說法缺乏實驗證據(jù)支持。如果你每天面對顯示屏的時間特別長,防藍光眼鏡能幫你減少藍光的影響。
          ②_____,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它對晝夜節(jié)律的影響。視網(wǎng)膜中的光敏感神經(jīng)節(jié)細胞對藍光最為敏感,而與晝夜節(jié)律的調(diào)控中樞——視交叉上核相連。因此,藍光對晝夜節(jié)律的影響比其他顏色的光都強。
          此外,藍光對不同年齡段的人影響不同。藍光通過晶狀體進入視網(wǎng)膜,晶狀體對藍光有一定過濾作用。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眼睛的晶狀體會自然變黃,吸收更多藍光,從而導致藍光透過率下降;③_____,藍光透過率很高,因此,藍光對兒童的影響更大。大量研究表明:過多使用電子設備會對兒童的視力和睡眠質量造成很大影響。這是否完全由藍光引起,短期內(nèi)還無法尋根究底,但限制兒童面對屏幕的時間顯然很有必要。
    (1)下列選項中的“顏色”與文中畫橫線處的“顏色”,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B.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C.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D.準確句讀,能顯出古文學者的真顏色。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組卷:15引用:5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一生問卷趕考人,一路答卷到如今?!苯h百年,百年歷程,百年風華,百年輝煌。透過一份份答卷,我們看到改革開放40周年,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看到?jīng)Q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走向民族復興的征程中,我們?nèi)巳硕际谴鹁砣?,人人都要交出一份答卷;在時代大潮里,我們不僅要善于審視自我的答卷,還要有志氣、骨氣、底氣交出新答卷。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
          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33引用:6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