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高二(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9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27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中國文人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兩種思想:積極入世與失意歸隱的思想。儒家鼓勵積極入世,對社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可一旦失敗,卻沒有提供心靈上的安慰,而道家則剛好彌補了這一點。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并且人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儒道互補的思想則為我們提供了借鑒。
          儒家思想是一種入世思想,都是在鼓勵文人“剛毅進取”,在《論語?子路篇》中提出:“剛、毅、木、訥近于人”,就是說具備了剛毅、果斷、樸實、言語謹慎這四種品格就是接近于仁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所講求的仁是剛毅進取、積極向上的一種精神,文人在治學、立身處事和事業(yè)的追求上面都要樹立這種剛毅的精神。但是儒家只給文人們提供了積極進取的精神力量,卻忽略了對失敗的文人進行安慰,這時候道家思想就恰好彌補了這一點,為中國文人提供了一個心靈上的居所。
          道家這個博大淵源的學說思想讓我們即使處于逆境也能擁有一顆通透、明達的心來看待世界,道家思想中反映出來的生死觀念頗值得我們認真鉆研和學習。道家倡導自然精神,也有很多關于生死的論述,非常經(jīng)典。老子談論生死“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在他看來,只有不要太過于在乎自己的生命,方能更好地長久生存。這里就告訴人們,不要太過于執(zhí)著和看重生死,豁達一點,通透一點。就好比醫(yī)生總是會告訴癌癥病人,心態(tài)好一點有助于治療。莊子關于生死的論述就有很多了。“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比松鷶?shù)十載,應當著眼于現(xiàn)世,對生命存有積極的心態(tài),以出世的心入世,豁達通透。道家的達觀態(tài)度對中國文人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道家的這種通透和豁達并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乞丐心理,而是在看過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后的一種淡然的狀態(tài),不再在乎身外之物的得失,莊子追求的正是一種逍遙無爭的人格追求和精神追求。“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提出“無己”“無功”“無名”,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清心寡欲,學會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保持自己內(nèi)心的寧靜以及求得生存。
          儒家和道家作為中國文化的代名詞,雖然看似相互矛盾,但是卻在矛盾中激發(fā)靈感,使得儒家和道家相互補足,利用這種儒道互補的思想,影響了一類人,上至帝王將相下至文人騷客都有受到儒道互補思想的影響。而且,幾千年來,儒道互補思想決定了中國人的思想、道德、價值理念。對于引導人們審視整個中國文化精神、關注人類命運、培育人文主義精神,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意義。
    (摘編林秋穎《儒家和道家:兩種傳統(tǒng)的人生觀對中國文人的影響》)材料二:
          儒道兩家思想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相對獨立、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并逐漸形成了相輔相成的互補機制。
          儒家思想認為,社會和人性需要發(fā)展,通過后天的教育發(fā)展,才能充分地發(fā)揮其價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進步與發(fā)展時過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現(xiàn)的人性的扭曲或錯誤的引導。這個時候,道家提出以“返樸歸真”的思想來扭轉這種理想出現(xiàn)偏差的情況,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樸天性和人與人之間的寧靜祥和。但道家難以劃清“復歸”與“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歸的同時,卻摒棄社會的發(fā)展,這也是相對偏執(zhí)的。儒道互補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進步與發(fā)展的同時追求“復歸于樸”的狀態(tài),這樣使得人性既能在發(fā)展中積累智慧,亦能在發(fā)展的道路上始終保持本我的純凈自然。
          儒家所倡導的人文精神是剛毅進取的,其“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態(tài)度,“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無不透露出儒家的陽明之氣。盡管儒家也有剛柔調(diào)和、陰陽互補之說法,但實際上儒家思想中仍然是將以剛主柔、以陽制陰之道作為主導的。而較之于儒家之陽剛,道家更多的則是講究謙和精神,推崇水德,以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導水之陰柔及能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在儒家思想培養(yǎng)出一批批社會中流砥柱的同時,道家以其自然無為的人生態(tài)度熏陶出一批隱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讓他們自下而上地觀察這個社會,發(fā)現(xiàn)社會的問題,使得社會的發(fā)展愈發(fā)穩(wěn)定。儒家與道家的聯(lián)系便如陰陽乾坤一般,互補卻不能替代,相關卻不相同。
    (摘編自崔雪茹、李明?!度宓阑パa對古代文人的影響探析》)(1)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思想是一種入世思想,孔子和孟子提倡的儒家思想都是在治學、立身處世和事業(yè)的追求上鼓勵文人“剛毅進取”。
    B.老子認為,只要不要太過于在乎自己的生命,就能更好地長久生存,不要太過于執(zhí)著和看重生死,豁達通透一點。
    C.儒家注重人性的進步與發(fā)展與道家提倡的“復歸于樸”互補,能使得人性在發(fā)展的道路上保持本我的純凈自然。
    D.在儒家思想培養(yǎng)出一批批社會中流砥柱的同時,道家熏陶出一批隱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使得社會的發(fā)展愈發(fā)穩(wěn)定。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并且人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應該對生命存有積極的心態(tài),以入世的心出世,豁達通透。
    B.道家的通透、明達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一種逍遙無爭的人格追求和精神追求,對中國文人產(chǎn)生極大影響。
    C.追求發(fā)展和倡導復歸,追求陽剛和倡導求虛,是儒道兩家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互補機制的體現(xiàn)。
    D.兩則材料都論述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對文人的影響,材料一中大量使用了引用論證和比喻論證進行說理。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語句能詮釋“儒道融合”的一項是
     

    A.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B.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C.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D.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4)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中提出“我們中的儒家建設、奮斗;道家旁觀、微笑”。結合材料,談談這一觀點在文章中的體現(xiàn)。

    組卷:2引用:1難度:0.5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雨中的貓
    (美)海明威
          旅館里,留宿的美國客人只有兩個。他們打房間里出出進進,經(jīng)過樓梯時,一路上碰到的人他們都不認識。他們的房間就在面對海的二樓。房間還面對公園和紀念碑。公園里有大棕櫚樹,綠色的長椅。天氣好的時候,常??梢钥吹揭粋€帶著畫架的藝術家。藝術家們都喜歡棕櫚樹那種長勢,喜歡面對著公園和海的旅館的那種鮮艷的色彩。意大利人老遠趕來望著紀念碑。紀念碑是用青銅鑄成的,在雨里閃閃發(fā)光。天正在下雨,雨水從棕櫚樹滴下來。石子路上有一潭潭的積水。海水夾著雨滾滾地沖了過來,又順著海灘滑回去,再過一會兒,又夾著雨滾滾地沖過來。停在紀念碑旁邊廣場上的汽車都開走了。廣場對面,一個侍者站在餐館門口望著空蕩蕩的廣場。
          美國太太立在窗前往外觀望。外面,就在他們的窗下,有只貓蹲伏在一張滴水的綠色桌子下頭。貓緊緊縮成一團好不讓雨水滴濕。
          “我下去把那只貓咪帶上來?!?/bdo>美國太太說。
          “我去吧?!彼煞蛟诖采媳硎尽?br />      “不,還是我去??蓱z的貓咪想在外頭一張桌子下頭躲雨?!?br />      “別淋濕了?!彼f。妻子來到樓下,她經(jīng)過柜臺時旅店老板起身向她鞠了一躬。他的辦公桌在柜臺間的最里廂。他是個老者,身材很高。
          “下雨啦?!泵绹f。她喜歡這個旅店老板。
          “是呵,夫人,天氣真夠壞的。”
          他站在昏暗的柜臺間最里廂的桌子后面。這美國太太很喜歡他。她喜歡他接受抱怨時那副不茍言笑的認真態(tài)度,她喜歡他那份尊嚴,她喜歡他愿意為她服務的那番心意。她開門往外看去,那只貓該就在右邊什么所在吧,或許她可以沿著屋檐下走過去。她站在店門口時,有只雨傘在她身后撐了開來。是清理她房間的那名女侍。
          “你可不要淋濕了呵。”她微笑著說。顯然是旅店老板叫她送傘來的。
          女侍為她撐著傘,她沿著碎石路走到他們房間窗戶的下頭。桌子還在,被雨水沖洗得綠得發(fā)亮,但是貓已不知去向。她突然感到非常失望。女侍抬頭望著她。
          “丟了什么東西嗎,夫人?”
          “剛才有只貓的。”美國女郎說。
          “貓?”
          “是啊,一只貓咪?!?br />      “一只貓?”女侍笑出聲來?!坝昀镉胸垼俊?br />      “是的,”她說,“曾在桌子下頭,”之后她又說,“呵,我好想要呵,我要一只貓咪?!?br />      “走吧,夫人,”她說,“我們得進去了,你會被淋濕的?!?br />      “我看也是,”美國女郎說。
          她們沿著碎石路折回,進入旅店內(nèi)。美國女郎走過柜臺間時,老板自他桌后向她欠了欠身。她走上了樓梯,她打開房門。喬治在床上,看書。
          “貓弄來了嗎?”他問,把書放了下來。
          “不見了?!?br />      “會到哪里去了呢?”他說,暫且將眼睛移開了書本。
          她在床邊坐了下來?!拔液孟胍?,”她說,“也不知道為什么那么想要。我要那只可憐的貓咪??蓱z的貓咪在雨地里多不好玩?!?br />      喬治又拿起了書本。
          她走過去坐在梳妝臺的鏡子前頭,舉起手用鏡子照看自己。她端詳她的側臉,一側看罷又看另一側。之后端詳后腦勺與脖頸。
          “你看我把頭發(fā)留長起來,好不好?”她問,又照看自己的側臉。喬治抬起眼來看到她的頸部,發(fā)尾剪得像個男孩子。
          “我喜歡你現(xiàn)在這個樣子。”
          “我可煩了,”她說,“我討厭死像個男孩子了?!?br />      “你看起來好帥呵?!彼f。
          她將鏡子放在梳妝臺上,走到窗前往外看。天要黑了。
          “我要把頭發(fā)往后梳,扎得緊緊光滑的,在腦后打個大結我可以撫摸?!彼f,“我要只貓咪抱在膝上,我摸它,它會咕嚕嚕地叫?!?br />      “喔?”喬治在床上說。
          “我還想用自己的銀器用餐,而且要有蠟燭。我還想一年四季如春,我可以在鏡子前梳我的頭發(fā),貓和新衣服我也想要?!?br />      “哦,別說了,還是去讀點什么吧?!眴讨握f著,又繼續(xù)讀他的書。
          女士在向窗外看去。天色已黑,仍在下雨。
          “不管怎樣,我想要只貓,”她說道,“我想要只貓,我現(xiàn)在就想要只貓。如果我不能留起長發(fā)或者有其他的快樂,我總可以有只貓吧?!?br />      喬治沒有注意聽,他在讀自己的書。
          有人敲門。
          “請進?!眴讨握f著,從書中抬起頭來。
          門口處站著女侍,她抱著一只龜殼花紋的大貓,那貓緊緊地縮在她的懷里,尾巴還在搖擺?!按驍_一下,”她說,“店主叫我把這個帶給太太?!?br />(有刪改)【注】這篇小說寫于20世紀20年代初,當時的美國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她們要求和男性平等,不再扮演受男性庇護并服從于男性的傳統(tǒng)女性所扮演的角色。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妻子說“我下去把那只貓咪帶上來”,丈夫問妻子“貓弄來了嗎”,“貓咪”“帶”“弄”這些詞都充滿憐愛之意,可見兩人對于小貓的態(tài)度一致。
    B.“我要只貓咪”“……我想要只貓”“……我總可以有只貓吧”,這些是她對于自己現(xiàn)狀不滿的表現(xiàn),是她追求滿足自我的一種訴求。
    C.“繼續(xù)在看書”“看他的書”“看自己的書”“哦,別說了,還是去讀點什么吧。”丈夫的這些言行,體現(xiàn)了他對妻子的冷漠。
    D.店主的恭敬禮貌與細心體貼,與日常生活中丈夫?qū)λ睦淠纬蓪Ρ?,細致入微地替她著想,為她服務,讓她有了被尊重的感覺。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第一小節(jié)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地點、環(huán)境和人物,其中下雨的環(huán)境描寫為貓的活動提供了特殊場景,并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B.文中情節(jié)從尋貓至尋貓不得,再到店主送貓。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小插曲組織在一起,使得小說的整體情節(jié)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C.文中的“貓”具有象征意義:貓的柔順弱小的形象以及它在風雨中孤助無依的處境,形象地映射了女主人公的境遇。
    D.小說采用第三人稱敘述,女主人公沒有姓名,作者在不同的情境中,卻給了她不同的稱謂,有的顯示身份,有的顯示其獨立意識。
    (3)海明威把文學創(chuàng)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庇腥嗽u價本文的標題“雨中的貓”很好地體現(xiàn)了“冰山原則”,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

    組卷:3引用:1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已而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wèi),困于陳蔡之間,于是反魯。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魯復善待,由是反魯。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濒斁c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br />(節(jié)選自《史記?孔子世家》)      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湯文武方為政乎天下之時,曰:必務舉孝子而勸之事親,尊賢良之人而教之為善。是故出政施教,賞善罰暴,且以為若此。則天下之亂也,將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將可得而定也。若以為不然,昔桀之所亂,湯治之;紂之所亂,武王治之。當此之時,世不渝而民不易,上變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矯其耳目之欲,而從其心意之辟,外之驅(qū)騁、田獵、畢弋,內(nèi)湛于酒樂,而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繁為無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廟。其言不曰:‘吾罷不肖,吾聽治不強。’必曰:‘吾命固將失之?!m昔也三代罷不肖之民,亦猶此也。不能善事親戚君長,甚惡恭儉而好簡易,貪飲食而惰從事,衣食之財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饑寒凍餒之憂。其言不曰‘吾罷不肖,吾從事不強’,又曰‘吾命固將窮’?!?br />(選自《墨子?非命下》,有刪改)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猶有盜賊乎?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有亡。猶有大夫之相亂、諸侯之相攻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選自《墨子?兼愛》,有刪改)(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加句讀,請在答題卡方框內(nèi)依次填入與正確答案相對應的字母。
    聰明深察A而近B于死者C好議D人者也E博辯廣大F危其身者G發(fā)H人之惡者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世家,是紀傳體史書《史記》為歷史人物作傳時采用的一種體例,一般是給諸侯王作的傳。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土神和谷神是以農(nóng)為本的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C.畢弋,畢為捕獸所用之網(wǎng),弋為射鳥所用的系繩之箭。泛指打獵活動。
    D.國家,國是指大夫封地,也有國都的意思。家指諸侯的封地。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在魯國時,魯國國君和孔子共乘一輛馬車,帶了兩匹馬,一個童仆隨從,一起去周朝廷學禮,主要是去見老子。
    B.三代圣王主持天下政事時,公布政令實施教化,獎賞善行懲罰兇暴與三代暴君耽于酒樂,不顧國家百姓形成鮮明對比。
    C.選段中墨子的“非命”觀是對那些拿“命運”來說事,但自身不努力也不試圖改變的統(tǒng)治者和百姓的批評。
    D.第三則材料從正面立意,指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大家將心比心、以己度人,做到互相愛護,就能消除亂象,使天下大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已而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wèi),困于陳蔡之間,于是反魯。
    ②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5)簡要概括墨子的“非命”觀給了你哪些為人的啟示?

    組卷:26引用:7難度:0.5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辛棄疾
    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回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卻笑人間舉子忙。
    (1)下列對這首宋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白苧新袍入嫩涼”中的“嫩”字很有意蘊,將秋天天氣微涼、清爽的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B.“鵬北海,鳳朝陽”,比喻廓之就像鯤鵬從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鳳凰飛向東升的太陽。
    C.本詞的意象運用與意境創(chuàng)設豪放大膽?!按簌i”“丹鳳”意象豪邁;“北?!薄俺枴币饩抽_闊。
    D.本詞寫于作者送人參加科考時,故既有哀婉不舍的離情,也有對應考者熱情的鼓勵和美好的祝愿。
    (2)此詞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是虛實相生,請結合詞的上片內(nèi)容加以分析。

    組卷:4引用:1難度:0.5

(三)整本書閱讀考察《老人與?!?/h3>
  • 12.關于《老人與?!分姓Z言及象征手法的使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4引用:1難度:0.5

四、作文(60分)

  • 1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百年前,中國人民與美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斗爭,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2020年,全國人民與病毒斗爭,最終贏得了抗疫的勝利;桑迪亞哥追捕馬林魚、與大海、鯊魚斗爭,從世俗來說是失敗了,但是他捍衛(wèi)了“人的靈魂的尊嚴”……人的一生都在斗爭,與困難斗爭,與命運斗爭,與平庸斗爭……。
          作為新時代的有為青年,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2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