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北京市大興區(qū)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12/29 17:0:2

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25分)

  • 1.動物一般都能自由運動且運動方式多種多樣,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65引用:3難度:0.4
  • 2.刺猬在受到攻擊時,會將身體蜷曲起來,形成一個刺球。刺猬的這種行為屬于(  )

    組卷:17難度:0.6
  • 3.圖為鑒定骨的成分的實驗,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組卷:31引用:7難度:0.6
  • 4.我國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達到了1800多只,受滅絕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大熊貓的運動系統(tǒng)由下列哪些結構組成( ?。?/h2>

    組卷:25引用:1難度:0.8
  • 5.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現在正處于青春期,處于一生中身體發(fā)育和智力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下列有關青春期身心發(fā)育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①身高突增
    ②性器官迅速發(fā)育,出現月經或遺精現象
    ③女生一般比男生更早進入青春期
    ④性意識開始萌動
    ⑤神經系統(tǒng)、心臟和肺的功能變化不大

    組卷:61引用:5難度:0.7
  • 6.鳥卵的結構有利于其適應陸地生活繁衍后代,根據鳥卵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h2>

    組卷:45難度:0.5
  • 7.關于大豆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14難度:0.4
  • 8.桃花中最重要的結構是花蕊,其原因是( ?。?/h2>

    組卷:29難度:0.8
  • 9.下列關于青蛙生殖和發(fā)育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0難度:0.6
  • 10.下列不屬于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而引起的變異是( ?。?/h2>

    組卷:1引用:1難度:0.5

二、解答題(共7小題,滿分45分)

  • 31.稻飛虱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生長,水稻的抗稻飛虱(抗蟲)和不抗稻飛虱(感蟲)由基因A、a控制。野生稻有籽粒短、有芒、抗蟲等性狀,栽培稻有籽粒長、無芒、感蟲等性狀??蒲腥藛T為了獲得可以穩(wěn)定遺傳的抗蟲栽培稻,進行了以下嘗試:
    選用不抗蟲栽培稻和抗蟲野生稻雜交。完成一系列操作過程之后,將收獲的種子種植下去,人為施加稻飛虱,觀察水稻后代的抗蟲表現,得到如下數據:
    組別 親代 子代 子代性狀表現
    抗蟲×感蟲 F1 全部為抗蟲
    F1 F2 抗蟲:201 感蟲:72
    (1)水稻的抗蟲和不抗蟲是一對
     
    。F2代的抗蟲水稻基因組成為
     
    ,其所表現的抗蟲為
     
    性狀。
    (2)將感蟲水稻品系1的種子放置在外太空,獲得突變品系2和品系3的水稻幼苗分別接種等量稻飛虱,進行抗蟲水平鑒定,結果如下。
    水稻品系 水稻幼苗累計死亡率
    品系1 100%
    品系2 39.6%
    品系3 16.7%
    突變品系
     
    可以用來進一步篩選獲得純種的抗蟲水稻。該育種方法為
     
    。
    (3)研究人員對水稻施加不同用量的氯肥,發(fā)現隨著施氨肥量增加,水稻植株上稻飛虱的產卵數也會增加,這說明
     
    也能影響生物的性狀。

    組卷:52引用:3難度:0.2
  • 32.科普文閱讀。
    作為世界最高產的農作物之一,玉米的全球年產量高達12億噸,我國年產玉米2.7億噸。其中,70%的玉米都用作飼料,有“飼料之王”之稱。不過,由于不少雜交玉米籽粒的蛋白質含量不足8%,飼料中還需補充大豆蛋白。如果讓玉米的蛋白質含量提升一個百分點,就相當于節(jié)省下了800萬噸大豆。這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以及我國畜禽養(yǎng)殖業(yè)和飼料加工業(yè)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南美洲墨西哥南部的巴爾薩斯河流域,玉米的祖先一大芻草有著高達30%的蛋白質含量。然而,經過9000年的種植馴化,現在的玉米作物慢慢丟失掉了高蛋白的控制基因,變得更注重積累淀粉。
    十年前,懷著尋覓玉米高蛋白控制基因的夢想,巫永睿來到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建立起自己的研究團隊。其實,早在幾十年前,植物學家就想從玉米祖先那里找回高蛋白控制基因。
    可惜的是,9000年的漫漫野生歲月,讓現代大芻草的基因組變得駁雜難辨,同時也讓現代玉米與大芻草的基因組的差別變得非常巨大,甚至超過了人與黑猩猩基因組之間的差距。這都成為定位蛋白控制基因的“攔路虎”。中國科學院巫永睿團隊經過反復實驗,終于從野生玉米中成功克隆到了首個控制玉米高蛋白含量的主效基因THP9-T?!癟HP9負責合成的酶,負責合成天冬酰胺,而天冬酰胺是植物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基礎原料。”巫永睿介紹,現代玉米中THP9的突變形式THP9-B導致合成天冬酰胺的功能變弱,“我們將野生玉米中的THP9-T引入現代玉米后,種子中的蛋白質含量增加了約35%,根、莖、葉中的氮含量分別增加了54%、94%、18%左右”。
    (1)大芻草作為玉米的祖先,在長期種植馴化中,控制合成
     
    的基因慢慢被丟失掉了,變得更注重積累淀粉。淀粉主要存在于玉米籽粒的
     
    中,為其萌發(fā)提供營養(yǎng)物質。
    (2)科學家從野生玉米中成功克隆到了首個控制玉米高蛋白含量的主效基因
     
    ,其通過合成蛋白質的基礎原料
     
    ,進而合成蛋白質。當把此基因引入現代玉米后,種子中的蛋白質含量增加了約35%,根、莖、葉中的氮含量分別增加了54%、94%、18%左右”,說明了生物的性狀是由
     
    控制的。
    (3)大芻草經過長期的進化演化成現在的玉米,是
     
    的結果。

    組卷:12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