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宜賓市普通高中高考語文二診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您可曾想過,“春風又綠江南岸”中春風明明是吹綠了江南,為什么春季出游不“踏綠”而用“踏青”?“青色”與“春色”到底有何內在聯(lián)系?“天青色等煙雨”道出青花瓷一色難求,“青”所指的又是何種色彩?中國畫為什么又稱為丹青?古人為何會在詩詞歌賦之中推崇青色?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揭開“青”熟悉而又神秘的面紗。
古代文學作品當中,有關“青”的詩詞歌賦不在少數(shù),大多還以“青青”的疊詞出現(xiàn)。例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然而,不難發(fā)現(xiàn)古人對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確,既可以是荀子《勸學》中“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藍;又可以是李白《將進酒》中“朝如青絲暮成雪”的黑;還可以是王安石《次韻景仁雪霽》中“稍見青青色,還從柳上歸”的黃綠色。為何古人有時會將“蒼、藍、碧、翠、綠”統(tǒng)稱為“青”?其實并非古人不識色彩,而是為了修辭和押韻,是將文學的浪漫色彩發(fā)揮到極致的表現(xiàn)。
中國畫古時又稱丹青,所謂丹青主要是指朱砂和石青二色。古時作畫,由于色彩種類和繪畫技法的限制,朱砂和石青最為常用,所以又用丹青來泛指圖畫。青、綠二色在漢代之后廣泛運用于繪畫領域,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佛教藝術的傳入。從現(xiàn)存魏晉時期的敦煌壁畫中,能夠看到大量石青、石綠被運用于描繪山石、樹木和佛像的服飾之上。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山石、樹木仍可見敦煌壁畫中樹石之身影。而在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中,將青色發(fā)展到極致門類則是“青綠山水”,自展子虔創(chuàng)青綠山水樣式后,中國畫呈現(xiàn)出更為富麗堂皇的局面,因此展子虔又被譽為“唐畫之祖”。而習展子虔的李思訓和李昭道父子二人,更是將青綠山水推到了盛唐畫壇最受歡迎的繪畫門類,后人將二人合稱為“大小李將軍”,并稱李思訓為山水畫“北宗”之祖。在青綠山水畫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可謂家喻戶曉,此畫卷長近12米,氣勢遼闊,畫中層巒疊嶂、逶迤連綿,又有林木村野、舟船橋梁、亭臺樓閣、各種人物布局井然有序,將秀麗山河繪于一卷,所用石青和石綠二色可謂山水的靈氣所在。
青,在工藝品中,當屬青花瓷最為出名。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青花,是一種白地藍花的高溫釉下彩瓷器。方文山在歌曲《青花瓷》中一句“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道出了古時天青色的青花瓷是一色難求。青花瓷上色的青料品類十分的講究,大致有回青、浙青、陂唐青、石青、珠明料、蘇麻離青等。由于青料的選擇不同,最后呈現(xiàn)的青色存在一定差異?,F(xiàn)通過考古發(fā)現(xiàn),青花瓷自唐就有,經(jīng)千年不衰,如今更是成了中國瓷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品類之一,足可見青色在中國受喜愛的程度之深。
傳統(tǒng)服飾當中青色的運用同樣十分常見。清代青色系服飾的色彩種類大致有藍色、月白、品月、寶藍、石青、綠色、碧色、縹色、青蓮、雪青、元青、蒼青。但是由于織物容易腐壞,保存難度較大,清代以前的織物保存完好的較少,對服飾色彩的研究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是,仍可以從古代人物畫中找到青色服飾的具體形制。例如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中,能夠看到穿碧色、石青、綠色、縹色的侍女、樂伎和舞姬;《宋仁宗后坐像軸》中身穿正青色翟衣的皇后。
青,在先秦時期被儒家歸類為五正色之一,五正色即青、赤、黃、白、黑,在此基礎上將青賦予仁、義、禮、智、信此“五?!敝小叭省钡南笳骱x?!叭省弊鳛槿寮宜枷胫兄匾钠沸灾?,被中國人保留至今,而“青色”也跟隨著“仁”在思想領域占據(jù)了一席之地。在《說文解字》和劉熙的《釋名》之中“青”又分別被解釋為“青,東方色也”和“生也,象物生時色也”。古人為何要將色彩與方位時空相互聯(lián)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和中國古代為農耕文明有關。
《爾雅?釋天》中將“春”又稱為“青陽”,這是“青”與“春”產(chǎn)生的一次直接性關聯(lián)?!扒唷本邆浞褐感院湍:?,是“青色系”的統(tǒng)稱,同時又象征“四時”之中的春,所以古人將踏春稱為“踏青”,而非“踏綠”。
青色為何受到中國人的青睞?在于青色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青色所傳達出來的冷靜、柔和、安詳、深沉、樸素的色彩感受,既符合儒、釋、道思想對傳統(tǒng)審美的現(xiàn)實需要,又符合當代審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中國人對青色的喜愛,揮灑在筆墨之間,凝固在瓷器之上,織造在經(jīng)緯之中,表達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期望,彰顯出東方審美中含蓄、冷靜、典雅的精神特質。
(摘編自余智鵬的《青色為何受國人青睞》,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為了將文學的浪漫色彩發(fā)揮到極致,就將蒼、藍、碧等統(tǒng)稱為青。
B.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在有了青山綠水的樣式后,才呈現(xiàn)出富麗堂皇的局面。
C.青花瓷的“青”各有不同,由于其文化內涵的不同,青料分為回青、石青等。
D.“青”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既象征“四方”的東方,也象征“四時”的春天。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論證條理清晰,首尾呼應,逐層揭開“青”熟悉而又神秘的面紗。
B.文章用《詩經(jīng)》《勸學》等論據(jù),論證了“青”在古代詩文中大多以疊詞形式出現(xiàn)。
C.文章通過古代人物畫中的服飾研究,論證中國傳統(tǒng)服飾中的青色運用十分常見。
D.文章論證選材廣泛,從文學、藝術、文化等方面論證了中國人對“青”的青睞。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石青、石綠對山水靈氣的表現(xiàn),使中國古代青山綠水畫《千里江山圖》富有韻味。
B.我們可以通過考古出土的工藝品、服飾、畫作等去研究“青”的具體顏色種類。
C.“青”跟中國農耕文明有關,它既是一種色彩,也是一種蘊含東方審美的精神特質。
D.中國人喜愛青色,既是傳統(tǒng)審美的現(xiàn)實需要,又符合當代審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組卷:8引用:3難度:0.6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冰雪運動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參與冰雪運動已成為中國人新的消費方式,我國正成為全球主要的冰雪消費市場。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的冰雪運動參與率已達26.95%。冰雪運動不再局限于冰雪季和北方,在南方,多地開辦了室內滑雪場、滑冰場,開展陸地冰壺、輪滑冰球等相對容易普及的運動,因地制宜發(fā)展冰雪運動。
“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帶來投資機會。招聯(lián)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隨著越來越多人參與冰雪運動,冰雪旅游、休閑娛樂等冰雪相關需求會更多。場館建設、裝備制造等也面臨升級,向更多數(shù)量、更高質量發(fā)展。”普華永道中國體育行業(yè)主管合伙人周星說:“在場館方面,我國現(xiàn)有標準冰場654個,比2015年增加了317%,雪場803個,比2015年增加了41%,這就是投資熱點的推動;服裝和裝備方面也受到了冰雪消費的驅動?!倍m当硎?,金融機構應針對冰雪消費市場快速發(fā)展的趨勢,加大產(chǎn)品服務創(chuàng)新力度,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出更多針對冰雪市場和冰雪運動的個性化產(chǎn)品,支持冰雪消費市場更快發(fā)展、轉型升級。
(摘編自《匯聚改變世界冰雪運動格局的蓬勃力量》,《光明網(wǎng)》2022年2月21日)材料二:
獎牌只是一種標志,顯示冰雪運動在一個國家和地區(qū)受喜愛的程度和開展的廣度,其終極目的是,鼓勵更多人參與運動,強身健體,既提高生活質量,又促進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并提升文明高度。
如何推廣冰雪運動,是后冬奧會時代需要專注進行的一項工作。在這方面不妨借鑒挪威經(jīng)驗,結合我國的環(huán)境,讓冰雪運動的文化基因在公眾中傳播,讓更多人喜歡冰雪運動,參與和從事冰雪運動,形成全民運動的氛圍和時尚,在此基礎上推進和提升中國冰雪運動的水準。
冰雪運動是挪威人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們從小就被父母帶到雪里和冰上玩耍。一組數(shù)據(jù)頗能說明問題:挪威有500萬人口,注冊滑雪運動員為3000人;中國有14億人口,但注冊滑雪運動員不到300人,這說明在冰雪運動的普及上,我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國幅員遼闊,適合冰上運動的環(huán)境和地區(qū)不只是東北,還有華北、西北。此外,我國還有冰雪運動的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還需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提高冰雪運動的普及度。
(摘編自《提升冰雪運動能力,需要哪些要素》,《光明網(wǎng)》2022年2月23日)材料三:
中國的冰雪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環(huán)境中形成的。北方地區(qū)生活的赫哲族、錫伯族等少數(shù)民族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不斷獲得冰雪的新知識和新技能,逐漸培育了與雪共存、與冰共生、樂享冰雪的生活方式,培育了獨特的冰雪民俗。例如,冰雪意味著中國最大的節(jié)日“年”的臨近,代表著團圓、希望和人們對春的期盼;再例如,在北方冬季經(jīng)常見到堆雪人、滑雪橇、尋冰凌、冰帆、冰爬犁、狗拉爬犁、馬拉雪橇、看冰燈、打雪仗等游戲活動,人們在民俗中享受著生命的美好和自然的饋贈。與冰雪共存共生的生活方式塑造了我國冰雪文化基因,冰雪運動也隨之悄然萌生并逐漸發(fā)展起來。
中國冰雪運動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tǒng)冰雪運動文化應在奧林匹克平臺上與其他文化形態(tài)展開跨文化的對話與交流。應該認可不同的冰雪運動文化在精神層面是內在融通的。冰雪運動均源于自然,源于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其文化根脈是相通的。從源文化的演化進程看,它們都是由人們對冰雪的美好情感衍化出活潑的冰雪游戲,再經(jīng)過技術提煉而誕生,是自然與人類文明相融合的產(chǎn)物。不同的冰雪文化都表現(xiàn)出同樣的精神氣質。人們在觀賞冰雪運動時都能領略到人類在冰天雪地中奮勇抗爭、頑強拼搏的精神,都能感悟到人類的智慧、創(chuàng)造力和運動美感。不同的冰雪運動在很多技術表現(xiàn)形式上極為相似,比如,中國的冰上“搶等”與西方的“短道速滑”、“溜冰車”與“冰橇”、“花樣冰戲”與“花樣滑冰”等。
(摘編自《中國傳統(tǒng)冰雪運動的人文價值與文化互融》,《社科網(wǎng)》2022年2月11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目前,我國已帶動三億人參加冰雪運動,我國已成為全球主要冰雪消費市場。
B.我國冰雪運動不再局限于冰雪季和北方,許多地方也在因地制宜地發(fā)展冰雪運動。
C.我國應借鑒挪威經(jīng)驗,結合我國環(huán)境,讓冰雪運動的文化基因在公眾中傳播。
D.冰雪運動雖名稱不同,但在技術表現(xiàn)上極相似,如“花樣冰戲”與“花樣滑冰”等。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場館建設、裝備制造等能及時升級,中國的冰雪運動就會快速地發(fā)展起來。
B.開展冰雪運動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促進經(jīng)濟文化快速發(fā)展,提升文明高度。
C.冰雪運動體現(xiàn)了不同冰雪文化中共同的精神氣質:奮勇抗爭、拼搏精神等。
D.冰雪運動的源頭是冰雪游戲,從冰雪游戲中提煉技術后誕生,是自然與文明的融合。
(3)如何讓我國的“冰雪運動”獲得更好的發(fā)展?請結合材料,概括說明。組卷:4引用:5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最后來的是烏鴉
(意大利)卡爾維諾 那些人正準備用炸彈炸溪流里的鱒魚,一直在觀察他們的小伙子往前走了一步,那是一個山里的男孩,從他們中的一個人手上拿過步槍,一槍下去就有一條鱒魚白著肚子浮在了水面。男人們看了一陣鱒魚,又看了一陣他:“這家伙槍法不錯。”
“你跟我們來?!鳖I頭的說?!澳悄銈儼褬尳o我。”小伙子答道。“好啊,當然?!彼透麄冏吡?。
晚上他們睡在牧羊人的小房子里。天剛亮小伙子就醒了,而其他人還在睡著。他拿上他們最漂亮的槍,把干糧袋里裝滿子彈,就出去了。他遠遠看見公路上的路標。從路標那里,能看見“之”字形的道路,而那底下有些穿著制服的德國人,正平舉著槍前進。當小伙子微笑著持槍出現(xiàn)時,他們哇哇大叫起來,把武器對準了他。但小伙子早就已經(jīng)看中他們中一個人胸前的金色扣子了,并瞄準了這扣子,開了火。
傳來了男人的尖叫,于是一陣陣的掃射或是零星的幾槍呼嘯著從他頭頂上穿過:他早就躺在路邊地上的一堆石子后面,藏在一個死角里了。他還可以走動,因為石堆很長,可以在一個始料不及的地方露出腦袋來,可以看見那些士兵的槍口在閃光,看見他們制服的灰色和光澤,還可以對準一枚軍銜、一個袖章射擊。然后再伏在地上,敏捷地爬到另一處開火。不一會,他聽到自己身后掃射起來,可這掃射都越過了他,擊中了那些士兵:是同伴們趕來用沖鋒槍支援他了?!疤澋眠@小伙子用槍聲叫醒我們。”他們說。
而小伙子呢,被同伴們的槍火掩護著,瞄得更準了。突然,一顆子彈擦過他的臉頰。他轉過身來:一個士兵來到了上方的路上。他跳進排水溝,躲起來。他聽見那個士兵上不了子彈,把槍扔在了地上。于是小伙子猝然爬出來,朝那個正在逃跑的士兵射擊:他把士兵的肩章打掉了。
他跟著他。士兵時而消失在樹林里,時而出現(xiàn)在射程之內。他打焦了士兵頭盔的帽頂,然后是皮帶圈。這么追著,就追到了陌生的山谷里,那里聽不見激戰(zhàn)的喧囂。突然間,士兵的眼前就不再是樹林了,而是一片林中空地,而那小伙子就要從樹林里出來了。在林中空地的中央,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士兵剛好來得及躲在了石頭后面。
他有手榴彈,那小伙子是不能靠近他的,而只能在步槍射程范圍內守著他。如果他能跳到旁邊的灌木叢中就安全了,但是要穿過那段光禿禿的地:那小伙子能留在那里多長時間呢?他難道永遠都會瞄準武器嗎?士兵準備做個嘗試:他把頭盔頂在刺刀尖上,然后把頭盔舉過了石頭頂部。一聲槍響,頭盔滾在了地上,給鉆了孔。
士兵并沒有灰心,還在等待機會。這時,一只鳥急速穿過了天空,也許是一只戴勝。一聲槍響,它掉下來了。士兵想到了一個主意:“如果他正專注于打鳥,那就不會在意我。他一開槍我就沖過去?!钡苍S最好還是先做個嘗試。他拾起頭盔,并把它蓋在刺刀頂端時刻準備著。這次是兩只鳥兒一起飛過:是扇尾沙雉。士兵對要把如此一個絕妙的機會浪費在嘗試上感到惋惜不已,但也不敢貿然行動。小伙子朝一只沙雉開了一槍,于是士兵就趕緊把頭盔伸了出去,他聽見槍響??匆婎^盔蹦向空中?,F(xiàn)在士兵感到嘴里是一口鉛的味道:他才發(fā)現(xiàn),槍很快又響了一聲,那兩只沙雉中的另一只也落了下來。
所以他不敢做出任何倉促的舉動:在那塊石頭后,握著手榴彈,他還是安全的。為什么他不試一試把手榴彈摔到小伙子那邊去呢?盡管小伙子也是藏著的。他背靠著地躺下來,攢足了勁,把手榴彈給扔了出去。扔得不錯,也許可以扔得更遠。但當手榴彈就要走到拋物線的一半處時,又是一槍,它在空中炸開了。士兵把臉埋在地上,以防榴彈碎片砸在自己身上。
當他再抬起頭來時,烏鴉來了。他上方的天空中,一只烏鴉緩緩地盤旋著?,F(xiàn)在小伙子肯定得對它射擊了。但那槍聲卻是遲遲沒響,盡管他擊中的那些鳥兒都比這只飛得高和快。最后,一聲槍響,從最近的一棵松樹上掉下一只松果?,F(xiàn)在他打起了松果?他一槍一槍地打下了松果,松果掉在地上時會“砰”地響一聲,干巴巴的。
每響一槍,士兵就看一眼烏鴉:掉下來沒?沒有,那黑鳥在他上方盤得越來越低。難道是那小伙子沒看見這鳥嗎?也許是這烏鴉就不存在,只是他的一個幻覺。也許誰要是快死了,就會看見各種鳥飛過:當看到烏鴉了,就說明到時候了。那么,就得告訴那個總是在打松果的小伙子。于是士兵就站了起來,用手指著那只黑鳥,“那里,有只烏鴉!”他用自己的語言大喊著。子彈打在他繡在制服上的那只展翅飛翔的老鷹的正中間。
那只烏鴉打著圈地徐徐降下。
(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寫山里的男孩用步槍射殺鱒魚,槍法精準,為下文情節(jié)的展開作了鋪墊。
B.小說在戰(zhàn)爭背景下著重寫德國士兵與山里男孩交戰(zhàn)的場景,情節(jié)集中,有感染力。
C.德國士兵多次嘗試擺脫交戰(zhàn)困境,頭盔、刺刀、肩章、手榴彈都是他嘗試的工具。
D.小說通過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塑造了一個勇敢機智、槍法精準的男孩形象。
(2)小說結尾寫“那只烏鴉打著圈地徐徐降下”有何用意?請結合全文進行概括。
(3)卡爾維諾善長“寓言式”寫作,即便是寫殘酷的戰(zhàn)爭,他也總能站在最明亮、最溫柔、最輕松的地方,用他獨特的方式來揭示戰(zhàn)爭的殘酷。本文是如何體現(xiàn)這種特點的?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組卷:15引用:2難度:0.7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很多人談尿酸色變,①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請結合以上材料用一個包含假設關系的句子概括“嘌呤攝入”與“痛風”的關系。要求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50個字。組卷:8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古人云“知行知止,知止而行”,意思是要懂得“行”,也要懂得“止”,懂得“止”才能夠更好地“行”。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呢?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少于800字。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抄襲、套作。組卷:3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