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6-2017學年湖北省武漢市部分學校聯(lián)考高三(上)起點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19分,每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自古,文人恃文墨為生,所以傳統(tǒng)文房四寶中的硯,又被稱為“硯田”。硯的歷史可謂久遠。古語中“硯”通“研”,硯臺其實是由研磨器演變而來的,它可以將大小不一的有色物研碎、磨細,使其成為書寫用的顏料。迄今為止,國內發(fā)現(xiàn)最早的硯為陜西臨潼姜寨遺址中出土的一方研磨盤,同時出土的還有一根研磨棒、一個水杯和幾塊顏料。經專家鑒定為母系氏族時期的仰韶文化時期制造,距今已有5000年歷史。
          從硯誕生之日起,它的首要作用就是研磨發(fā)墨。一方硯,最關鍵的是實用。否則“文藻緣飾,雖天然,失硯之用”,再美的紋飾,假如失去使用的功能,也毫無意義。硯文化發(fā)展的第一個高峰是在隋唐。當時經濟發(fā)達,文化事業(yè)也隨之繁榮,唐朝實施的“以書取仕”方針,刺激了書法藝術的發(fā)展。人們對硯臺的要求也從原來的堅實、美觀,變得更細致。四大名硯之中的端硯和歙硯就出現(xiàn)在唐朝。端硯因石材產于端州的端溪而得名,唐代詩人李賀詩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歙硯具有發(fā)墨益毫、滑不拒筆、澀不滯筆的效果,南唐后主李煜曾贊“歙硯甲天下”。唐代硯形也多為箕形硯,是根據生活中的簸箕而發(fā)明的,實用性強,墨堂前低后翹,硯形前窄后寬。
          隋唐之后,硯的作用超出了文具范疇,硯臺從一種工具演變成文人墨客爭先珍藏的藝術品。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藏硯大家。他曾專門召集大臣,研究怎樣改良紙張和制硯,還封了歷史上第一個現(xiàn)在還可以查見姓名的“硯務官”。
          到了北宋,已經達到了“無硯不文人”的境界。宋代硯文化的再一次飛躍式發(fā)展,得益于當時采取的重文抑武施政方針。從宋詞的風格可見,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弄里文人,均醉心于風花雪月,這一特征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硯臺的雕刻制造上。當時,硯開始按做派進一步分為匠人硯和文人硯。匠人硯出自手藝人之手,工藝上乘,雕琢細致,但可能創(chuàng)意稍遜,多會刻畫吉祥圖案或花鳥魚蟲。古時手工藝人多是沒有讀過多少書的,因此,他們所制的硯上一般無銘款。文士做的硯臺為自己的創(chuàng)意,因此雕飾雖也有,但詩詞歌賦、銘文跋語占了很大空間。文人愛硯,大文豪蘇東坡可謂藏硯、賞硯的領軍人物??v觀蘇東坡一生,寫就的硯銘有近30首,幾乎占了他全部銘文的一半,其中最有名的一句當屬“我生無田食破硯”,足見其愛硯之深。這種對文物的癡念,是只有太平文人才會有的。時至靖康之變后,面對山河離亂,文人硯開始寄托愛國報國之錚錚豪情。岳飛、陸游、文天祥都曾在硯臺上刻文明志。
          世人皆言,“文人硯發(fā)端于宋,興于明清?!泵髑鍟r,硯制雖基本承沿宋習,但受社會風尚市井民俗化趨勢的影響,分岔路而行:一條是題材多樣、工藝自由的世俗化路線;另一條便是文人硯更趨成熟,如自然隨形硯開始出現(xiàn),線條追求含蓄和意味,書畫及文學的成分更重。
          千百年來,中國的文人已將硯石之天然與文人之性靈逐漸融合成趣,不但使硯有別于其他文房用具的單純工藝品屬性,更讓硯擁有了自己蔚為壯觀的文化內涵。
    (摘編自盧楚函《性靈文人硯》)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古農民靠耕種田地維持生計。而文人則不僅依托“硯田”謀生,他們中的很多人還借助“硯田”著書立說,寄寓人生理想。
    B.硯有著悠久的歷史,最初的硯臺實際上就是一種研磨器,古人通過它將‘些有色崖顏料研碎、磨細,添加水分后供書寫用。
    C.陜西臨潼姜寨遺址出土的一方研磨盤是我國最早的硯,它是母系氏族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制造的,距今已有5000年歷史。
    D.到了唐代,硯臺的制作工藝越發(fā)精巧,同時結合實際需要,注重硯臺的實用效果,四大名硯中的端硯和歙硯就出自這一時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隋唐時期,硯主要是文人的一種書寫工具,缺乏藝術價值;隋唐之后,硯的實用性逐漸被藝術性所取代,人們更看重其收藏價值。
    B.宋詞的發(fā)展和興盛,在一定程度上為硯臺的雕刻制作提供了更大的題材空間,硯的做派出現(xiàn)明顯的分化,文人硯在這一時期應運而生。
    C.太平治世,文人藏硯賞硯,多抒發(fā)閑情逸致;離亂之時,很多文人借硯臺刻文明志。因此,文人愛硯也深受時代變遷的影響。
    D.制硯匠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他們制作的硯更注重雕飾,而文人硯將硯石的天然性和文人的性靈自然融合,進一步豐富了硯的文化內涵。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隋唐發(fā)達的經濟和北宋的重文抑武政策為硯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機遇,這充分說明經濟發(fā)展、重視文治有利于文化的繁榮。
    B.古硯經歷了從追求實用到強調藝術的發(fā)展過程,為了提升硯臺的藝術品位,古代文人往往親自動手,根據自己的創(chuàng)意制作硯臺。
    C.明清時期市井民俗化的社會風尚促使硯制出現(xiàn)顯著的區(qū)分,文人硯逐漸走向成熟,更加注重自然隨形,追求含蓄和意味。
    D.匠人硯和文人硯在銘文和創(chuàng)意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此,今人研究古硯,可以依據銘款和創(chuàng)意的不回特點來辨識匠人硯和文人硯。

    組卷:4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 2.文言文四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阮元,字伯元,江蘇儀征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召對,上喜曰:“不意朕八旬外復得一人!”嘉慶四年,署理浙江巡撫,尋實授。海寇擾浙歷數年,沿海土匪勾結為患。元征集群議為弭盜之策,造船炮,練陸師,杜接濟。五年夏,寇大至,元赴臺州督剿,請以定海鎮(zhèn)總兵李長庚總統(tǒng)三鎮(zhèn)水師,并調粵、閩兵會剿,浙洋漸清。十年,元丁父憂去職,十二年,服闋,授兵部侍郎,復命為浙江巡撫。元兩治浙,多惠政,平寇功尤著云。 方督師寧波時,奏請學政劉鳳誥代辦鄉(xiāng)試監(jiān)臨,有聯(lián)號弊,為言官論劾,遣使鞫實,詔斥徇庇,褫職,予編修,在文穎館行走。累遷內閣學士,遷工部侍郎,出為漕運總督。 二十二年,調兩廣總督。先一年,英吉利貢使入京,未成禮而回,遂漸跋扈。元增建大黃滘、大虎山兩炮臺,分兵駐守。迭疏陳預防夷患,略曰:“英吉利恃強桀驁,性復貪利。宜鎮(zhèn)以威,不可盡以德綏。彼之船堅炮利,技長于水短于陸。定例外國貨船不許擅入內洋,儻違例禁,即宜隨機應變,量加懲創(chuàng)。各國知彼犯我禁,非我輕啟釁也?!苯K元任,兵船不至。道光六年調云貴總督滇鹽久敝歲絀課十余萬元劾罷蠹吏力杜漏私鹽井衰旺不齊調劑抵補逾年課有溢銷酌撥邊用騰越邊外野人時入內地劫掠,而保山等處邊民曰傈僳,以墾山射獵為生,可用,乃募僳僳三百戶屯種山地,以御野人,即以溢課充費,歲有擴充。野人畏威,漸有降附者。二十九年卒,年八十有六,優(yōu)詔賜恤,謚文達。
    (節(jié)選自《清史稿?阮元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道光六年/調云貴總督/滇鹽久敝/歲絀課十余萬/元劾罷蠹吏/力杜漏私/鹽井衰旺/不齊調劑抵補/逾年課有溢銷/酌撥邊用/
    B.道光六年/調云貴總督/滇鹽久敝/歲絀課十余萬影劾罷蠹吏/力杜漏私/鹽井衰旺不齊/調劑抵補/逾年課有溢銷/酌撥邊用/
    C.道光六年/調云貴總督/滇鹽久敝/歲絀課十余萬元/劾罷蠹吏/力杜漏私/鹽井衰旺/不齊調劑抵補/逾年課有溢銷/酌撥邊用/
    D.道光六年/調云貴總督/滇鹽久敝/歲絀課十余萬/元劾罷蠹吏/力杜漏私/鹽井衰旺不齊/調劑抵補/逾年課有溢銷/酌撥邊用/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署理指某官職出現(xiàn)空缺,由其他人暫時代理,阮元先代理浙江巡撫,后正式擔任此職。
    B.服闋指古人服喪三年后除去喪服,文中阮元因丁父憂離職,服喪期滿后擔任兵部侍郎。
    C.漕運指從水道運輸物資,供應京城或接濟軍需,它是我國古代一項重要的經濟制度。
    D.傈僳指我國少數民族之一的傈僳族,大多分布在云南和四川-帶,以狩獵、農耕為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阮元受皇上召見,回答皇上提出的有關問題;皇上對阮元的應對感到非常滿意,他慶幸自己年過八十以后還能得到阮元這樣的人才。
    B.多年來,海盜和土匪相互勾結,在浙江沿海一帶為非作歹,阮元擔任浙江巡撫之后,采取有力措施,平定了盜匪之亂。
    C.浙江鄉(xiāng)試發(fā)生了。聯(lián)號作弊的事件,劉鳳誥負責鄉(xiāng)試監(jiān)督工作,因此受到言官的彈劾和皇上的斥責,被撤去職務,只擔任編修。
    D.阮元調任兩廣總督后,主張在威勢上鎮(zhèn)住洋人,他增建炮臺,嚴陣以待,一直到他任期結束,外國的兵船不敢前來挑釁。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元征集群議為弭盜之策,造船炮,練陸師,杜接濟。
    ②先一年,英吉種貢使入京,未成禮商回,遂漸跋扈。

    組卷:4引用:3難度:0.7
  • 3.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奉寄韋太守陟
    王  維
    荒城自蕭索,萬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聞歸鴻。
    寒塘映衰草,高館落疏桐。
    臨此歲方晏,顧景詠悲翁。
    故人不可見,寂寞平陵東。
    【注】:①韋陟曾任襄陽、吳郡等地太守。②王維寫作此詩時,身在邊關。
    ③高館:驛館。④歲方宴:一年將盡。
    (1)詩作前六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2)作者在詩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組卷:10難度:0.5
  • 4.名篇名句默寫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
     
    ,
     
    ”兩句,表現(xiàn)女子嫁到夫家后,多年來過著窮困的生活。
    (2)《小石潭記》寫柳宗元聽到水聲“
     
    ”,內心感到喜悅,后來又“
     
    ”, 不能長久停留而離去。
    (3)《赤壁賦》結尾兩句“
     
    ,
     
    ”既照應了開頭,又生動地描繪了主客和衣而臥、樂而忘歸的場景。

    組卷:0引用:1難度:0.9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11.下面是某校“地域文化尋根”活動的設計方案,請把這個方案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90個字。

    組卷:2引用:3難度:0.3

六、寫作(60分)

  •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明星小劉為了與兒子多溝通交流,應邀參加了某親子真人秀節(jié)目的錄制。隨著節(jié)目的播出,孩子的人氣迅速飆升,小劉決定讓兒子退出:“大家慢慢忘了他吧,真的?!?br />      明星小向的女兒參加親子真人秀節(jié)目后一舉成名,其微博粉絲有數百萬,她和爸爸、媽媽組成明星家庭,經常在各類節(jié)目和活動中露面。
          明星小同出身演藝世家,從小就開始出演電視劇、電影,成為著名童星。2016年,她參加高考期間,其參演的幾部電視劇在不同衛(wèi)極播出,其高考專業(yè)成績和文化成績在報考某著名藝術院校的考生中名列第一。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組卷:8引用:1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