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7-2018學年福建省龍巖二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一帶一路”上的很多國家處在全球最為嚴重的爭端地帶。其中中東中亞段國家都不是單一民族或單一教派的伊斯蘭國家,而是多民族多教派的國家。從古絲綢之路的地理分布看,沿線各個國家雖有自身的文明傳統(tǒng),但是以中巴經(jīng)濟走廊文明圈為核心的“一帶一路”文明圈是一個沒有太多異質(zhì)文明的組合體。包括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在內(nèi)的廣大絲綢之路國家都是非西方文明國家,這些國家都更強調(diào)文化的親緣性和共同的歷史命運。
          由于“一帶一路”文明圈是一個獨特的跨多種文化的文明體系,所以它需要一個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識形態(tài)支撐,這里的包容性和普遍性指政治和文化多極化并尊重歷史和傳統(tǒng)。“一帶一路”文明圈不從單一的意識形態(tài)和宗教出發(fā),不鼓勵引發(fā)沖突和暴力的二元對立的意識形態(tài)?!耙粠б宦贰蔽拿魅χ挥谢貧w復(fù)興古絲綢之路多樣化的文化,才會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共處,才不會發(fā)生文明的沖突,從而保證“一帶一路”的安全暢通。
          中國需要通過“一帶一路”文化的建設(shè),造就一個與“一帶一路”基礎(chǔ)設(shè)施規(guī)劃和貿(mào)易大道規(guī)劃相適應(yīng)的文化共同體。在這個文明圈內(nèi),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和部落的認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創(chuàng)造力,整合絲綢之路文明圈內(nèi)的無限資源,讓“一帶一路”的建設(shè)成果惠及絲綢之路文明圈的全體人民。未來由中國這樣一個以多元性為特征的文化強國主導(dǎo)的“一帶一路”文明圈應(yīng)該是文化交融共生的,即既保持文化差異,又能在文化多樣性中和諧相處。
          在“一帶一路”文明圈建設(shè)中,中國要自覺防止搞新殖民主義文化,避免引發(fā)新的文明沖突。“一帶一路”的核心區(qū)是伊斯蘭文明帶。中國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敵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識形態(tài),避免重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伊斯蘭世界文明沖突的覆轍。中國要用一種平等和包容的態(tài)度跟“一帶一路”國家進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挖掘和講述中國與文化圈內(nèi)國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學習的故事,讓中華文化與沿線國家近似的共生或共性文化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大融通,共同營造“一帶一路”文明圈。
          做“一帶一路”的文化項目,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接地氣,不能只依教科書和媒體所給的角度來看世界,要學習站在當?shù)厝说牧鰜砹私馑麄兯吹降氖澜?。中國媒體在宣傳報道“一帶一路”時,要有一個謙卑的態(tài)度。中國長久以來總是以世界大國自居,不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然而我們需要學習古人法顯、玄奘的精神,懷著謙卑的心態(tài),去尊重、傳播各地文明,而不是盲目的自信自大?!耙粠б宦贰鄙系暮芏鄧?,歷史上多次被其他民族征服和同化,近代被西方國家殖民或半殖民。這些國家對外來民族在經(jīng)濟上文化上的突然涌入很敏感。因此在“一帶一路”文化傳播中,我們一定要讓當?shù)厝丝吹健耙粠б宦贰辈皇莵碚鞣?、不是來殖民的,而是偉大的絲綢之路精神的復(fù)興。
    (摘編自李希光《建設(shè)“一帶一路”上的文化強國》)(1)下列關(guān)于“一帶一路”文明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由于“一帶一路”文明圈是一個獨特的跨多種文化的文明體系,所以此文明圈需要一個政治文化上多極化,尊重歷史和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的支撐。
    B.在“一帶一路”文明圈建設(shè)中中國要自覺防止搞新殖民主義文化而引發(fā)新的文明沖突,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敵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識形態(tài)。
    C.未來“一帶一路”文明圈由以多元性為特征的文化強國中國主導(dǎo),文化交融共生應(yīng)表現(xiàn)為既保持文化差異,也能在文化多樣性中和諧相處。
    D.中國用平等包容態(tài)度挖掘講述中國與文化圈內(nèi)國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學習的故事,就能與之共同營造“一帶一路”文明圈。
    (2)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既然古絲綢之路沿線各個國家有自身的文明傳統(tǒng),那么以中巴經(jīng)濟走廊文明圈為核心的“一帶一路”文明圈就是一個沒有太多異質(zhì)文明的組合體。
    B.“一帶一路”文明圈既不從單一意識形態(tài)和宗教出發(fā),又不鼓勵引發(fā)沖突和暴力的二元對立的意識形態(tài),強調(diào)回歸復(fù)興古絲綢之路多樣化的文化。
    C.做“一帶一路”的文化項目時政策制定者要學習站在當?shù)厝说牧錾蟻砹私馑麄兯吹降氖澜?,中國媒體在宣傳報道的時候要有一個謙卑的態(tài)度。
    D.“一帶一路”上很多國家對外來民族經(jīng)濟文化的突然涌入很敏感,因此在文化傳播中我們一定要讓當?shù)厝丝吹健耙粠б宦贰笔墙z綢之路精神的復(fù)興。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一帶一路”上的很多國家處在全球最為嚴重的爭端地帶,其中中東中亞段國家發(fā)生爭端的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國家為多民族多教派的國家。
    B.“一帶一路”文明圈包括中國和印度等在內(nèi)的廣大絲綢之路國家,都是非西方文明的國家,這些國家都更強調(diào)文化的親緣性和共同的歷史命運。
    C.中國造就一個與“一帶一路”基礎(chǔ)設(shè)施規(guī)劃和貿(mào)易大道規(guī)劃相適應(yīng)的文化共同體,就可讓“一帶一路”的建設(shè)成果惠及絲綢之路文明圈的全體人民。
    D.不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中國長久以來總是以世界大國自居,現(xiàn)在我們要宣傳古人法顯與玄奘懷著謙卑心態(tài)去尊重、傳播各地文明的做法。

    組卷:88引用:8難度:0.9
  • 2.(二)文學文本閱讀
    黃油烙餅
    汪曾祺
        蕭勝滿七歲進八歲了。他爸媽在很遠的外地工作。奶奶一個人在家鄉(xiāng),說是冷清得很。他三歲那年,就被送回老家來了。
          奶奶不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給他接衣裳,接褲子。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藍。倒是挺干凈的。奶奶還給他做鞋。再就是給他做吃的。玉米面餅子,小米面餅子,蘿卜白菜,炒雞蛋,熬小魚。奶奶把飯做好了,就在門口嚷:“勝兒!回來吃飯咧……!”
          后來辦了公社食堂。還是小米面餅子、玉米面餅子??尚∶酌骘炞永镉锌?,玉米面餅子里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摻假的餅子不好吃,可蕭勝還是吃得挺香。他餓。
          奶奶吃得不香。她從食堂打回飯來,掰半塊餅子,嚼半天。其余的,都歸了蕭勝。
          奶奶的身體原來就不好。她有個氣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蕭勝躺在炕上,聽奶奶呼嘍呼嘍地喘。睡醒了,還聽她在呼嘍呼嘍。他想,奶奶可能呼嘍了一夜。可是奶奶還是起來了,呼嘍呼嘍著給他到食堂去打早飯。
          爸爸冬天回來看過奶奶。爸爸帶回來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還有兩瓶黃油。爸爸說,黃油是牛奶煉的,很有“營養(yǎng)”,叫奶奶抹餅子吃。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們吃吧,這么貴重的東西!”爸爸還是給奶奶留下。奶奶把黃油放在躺柜上,時不時地拿抹布擦擦。
          奶奶的身體越來越不好。她從前從食堂打回餅子,能一氣走到家。現(xiàn)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樹那兒就得歇一會。第二年春天,奶奶就不行了,她渾身浮腫。用手指按一按,老大一個坑,半天不起來。她求人寫信叫兒子回來。爸爸趕回來,奶奶已經(jīng)咽了氣了。爸爸求木業(yè)社把奶奶屋里的柜子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淚。蕭勝第一次經(jīng)驗什么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沒有”了。他沒有奶奶了。他躺在枕頭上,枕頭上還有奶奶的頭發(fā)的氣味。他哭了。眼淚淌濕了枕頭。
          爸爸拜望了村里的長輩,把家里的東西收拾收拾,把一些能用的鍋碗瓢盆都裝在一個大網(wǎng)籃里。爸爸把奶奶給蕭勝做的兩雙鞋也裝在網(wǎng)籃里,把兩瓶動都沒有動過的黃油也裝在網(wǎng)籃里。鎖了門,就帶著蕭勝上路了。
          蕭勝跟爸爸不熟。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樹……汽車到了一個叫沽源的縣城,一輛牛車來接他們。他仰面躺在牛車上,上面是一個很大的藍天。牛車真慢,他有時下來掐兩朵野花,走一截,又爬上車。
          牛車走著走著。爸爸說:到了!他坐起來一看,一大片馬鈴薯,都開著花,粉的、淺紫藍的、白的,一眼望不到邊,像是下了一場大雪。花雪隨風搖擺著,不遠有一排房子,土墻、玻璃窗。這就是爸爸工作的“馬鈴薯研究站”。
          蕭勝就要住在這里了,跟他的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來,多好。
          蕭勝的爸爸是學農(nóng)業(yè)的,每天戴個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干活,鋤山藥。有時查資料,看書。媽媽是學畫畫的,一早起來到地里掐一把山藥花,一大把葉子,回來插在瓶子里,聚精會神地對著它看,一筆一筆地畫。奶奶做的兩雙新鞋還沒有上腳,媽把鞋和兩瓶黃油都鎖在柜子里。
          白天沒有事,他就到處去玩,去瞎跑。他到草地里去看牛、看馬、看羊。他采了很多蘑菇。他一邊用線穿蘑菇,一邊流出了眼淚。他想起奶奶,他要給奶奶送兩串蘑菇去。他現(xiàn)在知道,奶奶是餓死的。人不是一下子餓死的,是慢慢地餓死的。
          食堂的紅高粱餅子越來越不好吃,因為摻了糠。甜菜葉子湯也越來越不好喝,因為一點油也不放了。他恨這種摻糠的紅高粱餅子,恨這種不放油的甜菜葉子湯!
          食堂外面忽然熱鬧起來。這是要干啥呢?爸爸說,要開會。會開了三天,參加會議的人在食堂的包間里吃了三天大餐。蕭勝每天去打飯,聞到包間里飄出的各種香味。羊肉、米飯,他倒不稀罕:他見過,也吃過。黃油烙餅的奇妙香味他連聞都沒聞過。
          回家,吃著紅高粱餅子,他問爸爸:“他們?yōu)槭裁闯渣S油烙餅?”“他們開會?!薄伴_會干嘛吃黃油烙餅?”“哎呀!你問得太多了!吃你的紅高粱餅子吧!”
          正在咽著紅餅子的蕭勝的媽忽然站起來,把缸里的一點白面倒出來,從柜子里取出一瓶黃油,啟開瓶蓋,挖了一大塊、抓了一把白糖,搟了兩張黃油面餅。烙熟了的黃油烙餅發(fā)出的香味,和食堂里的一模一樣。媽媽把黃油烙餅放在蕭勝面前,說:“吃吧,兒子?!?br />      蕭勝吃了兩口,真好吃。他忽然咧開嘴大哭起來,邊哭邊高叫了一聲:“奶奶!”他的眼淚流進了嘴里。黃油烙餅是甜的,眼淚是咸的。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有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小說運用生動的細節(jié)塑造人物,如小說寫蕭勝吃到黃油烙餅后痛哭起來,高叫一聲“奶奶!”表現(xiàn)了蕭勝對奶奶的思念。
    B.小說記敘蕭勝與奶奶相依為命的生活,“玉米面餅子,小米面餅子,蘿卜白菜,熬小魚”等著重突出了他們生活的艱辛。
    C.作者在文中兩次寫到“歪脖柳樹”,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以它為線索來展開,“歪脖柳樹”是推動小說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guān)鍵。
    D.小說運用對比手法塑造人物性格,蕭勝離開奶奶前后的生活環(huán)境、爸爸媽媽與奶奶對蕭勝的態(tài)度都構(gòu)成了鮮明的對比。
    (2)小說在刻畫“奶奶”這個形象時,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5分)
    (3)作者以“黃油烙餅”為題有著怎樣的匠心?請簡要分析。(6分)

    組卷:220引用:1難度:0.9
  • 3.實用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據(jù)統(tǒng)計,2014年至 2015年,媒體曝光的校園欺凌事件共 43起。其中,2015年 3月以來就有26起,發(fā)生地從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發(fā)達的廣西、云南,從東北遼寧,到南端省份海南。2015年日本文部科學社對已經(jīng)認定的校園欺凌事件的統(tǒng)計表明,近年來,日本中小學校園欺凌現(xiàn)象發(fā)生頻率呈激增之勢。校園欺凌分為直接欺凌和間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包括肢體欺凌和言語欺凌,間接欺凌則指通過散播謠言、利用人際關(guān)系、煽動他人惡意對待等方式,將受欺凌者排除在某個團體之外。隨著網(wǎng)絡(luò)的普及,以將欺凌視頻或受欺凌人的行為公布在網(wǎng)絡(luò)上為特征的網(wǎng)絡(luò)欺凌也成為一種主要方式。校園欺凌多發(fā)生在樓梯拐角、廁所、寢室或上下學路上,這類環(huán)境幾乎沒有外力控制,青少年很容易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做出非理性行為。一些幫派僅由在校學生構(gòu)成,他們出于對社會幫派的好奇和自我保護的需要,自成一派;另一些幫派則極為復(fù)雜,不僅有不同年級的學生,還有成人勢力等。
    材料二    某重點中學的劉博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外貌、成績等不是他欺負別人最直接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被欺負者的性格不太合群,或者自己不認同?!耙话銓W生沒人欺負,容易被欺負的是那些讓我們感覺有點‘假’的人”,“說話方式讓我不喜歡”,或“看起來很不順眼,很欠扁”。
          旁觀者也是校園欺凌行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旁觀者對欺凌行為默不作聲,或者叫好,就會助長欺凌者的行為,導(dǎo)致欺凌現(xiàn)象越來越多。如果旁觀者能夠給予受欺凌的同學以支持,欺凌行為再次發(fā)生的概率就會減少。
          多位專家表示,除了青少年自身的成長特點,校園狀況是外部社會的縮影,是成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環(huán)境的直接反映。最直接的原因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沒人教他們?nèi)绾螒?yīng)對、處理孩子之間的沖突,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對待自己情緒的宣泄,最終選擇了暴力這種方式。
          在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寇彧看來,家庭中專制、放任的教養(yǎng)方式最有可能造成學生的不良行為,孩子模仿父母的攻擊行為,偶爾做出的越軌行為也得不到有效糾正,久而久之,欺凌者習得了攻擊和傷害行為,被欺凌者習得了逆來順受的應(yīng)對方式。
    材料三    2013年,日本參議院通過《欺凌防止對策推進法》,此外,文部科學省增加了學校輔導(dǎo)員和護理員的數(shù)量,擴充學校咨詢機構(gòu)及校園社會工作者的規(guī)模,并設(shè)置 24小時不間斷服務(wù)咨詢電話,以幫助學生處理各種問題。
    澳大利亞專門建立了政府組織和網(wǎng)站,幫助學校解決欺凌現(xiàn)象,同時將反對欺凌、騷擾、歧視、暴力的教育列入教學大綱。每年三月的第三個星期五,是國家命名的“反欺凌日”。
          中國學校普遍對校園欺凌行為不愿承認也不愿正視,但也有些民間機構(gòu)開始自發(fā)地進行校園欺凌行為的干預(yù)。廣州市“青年地帶”于 2012年啟動了反校園欺凌服務(wù)項目,他們與政府合作,對海珠區(qū)12所學校每校派駐兩名社工。“青年地帶”正在籌備開發(fā)一個名為“校園零欺凌”的 APP,希望能通過新媒體平臺,實現(xiàn)青少年、家長和教師的互動,普及預(yù)防及應(yīng)對校園欺凌的信息,實現(xiàn)對校園欺凌真實情況的評估。
    (1)下列對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當?shù)囊豁検?!--BA-->
     

    A.解決校園欺凌問題不僅是中國的難題,也是全世界關(guān)于青少年成長需要共同面對的難題。
    B.校園欺凌方式多種多樣,呈現(xiàn)出隱蔽性與幫派化的特點,歸根到底其實都是成人社會的映射。
    C.產(chǎn)生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原因涉及青年自身和教育環(huán)境,外部環(huán)境的狀況直接導(dǎo)致了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D.目前我國“反校園欺凌”只能依靠民間機構(gòu),隨著時代的變化,“反欺凌”的新手段也應(yīng)運而生。
    (2)下列針對三則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當?shù)膬身検?!--BA-->
     

    A.材料一顯示,隨著網(wǎng)絡(luò)的普及,網(wǎng)絡(luò)欺凌成為校園欺凌的一種主要方式,這種間接欺凌的傷害遠大于直接欺凌。
    B.材料一顯示,由于校園欺凌多發(fā)生在樓梯拐角、廁所、寢室等幾乎沒有外力控制的環(huán)境,所以學校對此也無能為力。
    C.材料二中專家認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得到指導(dǎo),幫助他們正確應(yīng)對、處理孩子間的沖突,正確宣泄情緒。
    D.材料三顯示,發(fā)達國家對校園欺凌現(xiàn)象高度重視,并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應(yīng)對措施,這些都值得我國借鑒。
    E.三則材料從不同角度對校園欺凌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表明校園欺凌現(xiàn)象普遍,原因多樣,傷害影響深遠,應(yīng)著力解決。
    (3)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請你就如何解決校園欺凌問題,談?wù)勀愕慕ㄗh。

    組卷:15引用:13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 4.文言文強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尹焞字彥明。少師事程頤,嘗應(yīng)舉,發(fā)策有誅元祐諸臣議,焞曰:“噫,尚可以干祿乎哉!”不對而出,告頤曰:“焞不復(fù)應(yīng)進士舉矣?!庇谑墙K身不就舉。
          靖康初,種師道薦焞德行可備勸講,召至京師,不欲留,賜號和靖處士。戶部尚書梅執(zhí)禮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淳學窮根本,德備中和,近世招延之士無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處士以歸,使焞韜藏國器,不為時用,未副陛下側(cè)席求賢之意。望特加識擢,以慰士大夫之望?!辈粓?。
          次年,金人陷洛,焞闔門被害,焞死復(fù)蘇,門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紹興四年,止于涪。涪,頤讀《易》地也,辟三畏齋以居,邦人不識其面。侍讀范沖舉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辭。范沖奏給五百金為行資,遣漕臣奉詔至涪親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頤而后行。
          高宗渡江,趙鼎去位,張浚獨相,上章薦焞,謂其所學所養(yǎng)有大過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國門,復(fù)以疾辭。上曰:“焞可謂恬退矣。”詔以秘書郎兼說書,趣起之,焞始入見就職。未幾,稱疾在告,除權(quán)禮部侍郎兼侍講。
          時金人遣張通古、蕭哲來議和,焞上疏曰:“臣伏見本朝有遼、金之禍,亙古未聞,中國無人,致其猾亂。今又為此議,則人心日去。不識陛下未嘗深謀而熟慮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又移書秦檜言:“今北使在廷天下憂憤若和議一成彼日益強我日益怠侵尋朘削天下有被發(fā)左衽之憂天下之人痛恨切骨,金人狼虎貪噬之性,不言可見。天下方將以此望于相公,覬有以革其已然,豈意為之已。甚乎。”疏及書皆不報,于是焞固辭新命。引年告老,轉(zhuǎn)一官致仕。十二年,卒。
    (《宋史?列傳一百八十七》)【注釋】①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奸臣蔡京把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司馬光等保守派官員視為奸黨,稱為“元祐黨人”,加以打擊。程頤名列其中。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北使在/廷天下憂憤/若和議一成/彼日益強/我日益怠/侵尋朘削/天下有被發(fā)左衽之憂/
    B.今北使在/廷天下憂憤/若和議一成/彼日益強/我日益怠/侵尋朘削天下/有被發(fā)左衽之憂/
    C.今北使在廷/天下憂憤/若和議一成/彼日益強/我日益怠/侵尋朘削天下/有被發(fā)左衽之憂/
    D.今北使在廷/天下憂憤/若和議一成/彼日益強/我日益怠/侵尋朘削/天下有被發(fā)左衽之憂/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發(fā)策,指發(fā)出的策問。古代科舉考試把試題寫在策上,令應(yīng)試者作答,稱為策問,內(nèi)容常關(guān)涉國家大事。
    B.處士,古代指有才能而不被賞識、不被重用的官員,后來也泛指有才德而隱居不愿做官的讀書人。
    C.布衣,即麻布制成的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著錦繡之服,多著布衣,因而常用“布衣”來借指平民。
    D.致仕,指古代官員交還官職,即退休。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漢朝以后形成固定制度。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尹焞敬待老師。他因不愿詆毀老師程頤而放棄科舉考試;朝廷征召他,他祭祀老師之后才上路。
    B.尹焞德才兼?zhèn)?。戶部尚書梅?zhí)禮等人認為,在學問和品德方面,近年招攬的士人沒有能超過他的。
    C.尹焞淡泊仕途。他多次受到舉薦和征召,但屢次推辭,皇上認為他“恬退”而授予“處士”之號。
    D.尹焞反對議和。金人遣使議和,他上書朝廷并致信秦檜,直言陳述和議的危害,但都沒有得到回復(fù)。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使焞韜藏國器,不為時用,未副陛下側(cè)席求賢之意。
    ②不識陛下未嘗深謀而熟慮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

    組卷:10引用:9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11.下面是一份求職信的正文部分,在語言表達方面有多處錯誤,請找出三處不得體的詞語(或短語),加以改正。(5分)
          我畢業(yè)于××大學本科計算機專業(yè),是一名有三年工作經(jīng)驗的電腦程序員。得知貴公司招聘人才,我很希望能到貴公司高就。現(xiàn)附上我設(shè)計的幾段程序,懇請你們慧眼識英雄。不勝感謝!
    不得體的詞語  例如:
     
     
     
    改  正
     
     
     
     

    組卷:30引用:2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阿爾法圍棋(AlphaGo)是一款圍棋人工智能程序,由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開發(fā)。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度學習”。
          2016年3月,該程序與圍棋世界冠軍、職業(yè)九段選手李世石進行人機大戰(zhàn),并以4:1總比分獲勝。
          2016年末2017年初,該程序與中、日、韓數(shù)十位圍棋手對決,連續(xù)60局無一敗績。賽后,棋手們紛紛表示,“在人工智能面前,我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卑和無能”。
          在人工智能面前,人類毫無機會嗎?
          人工智能到底是脫韁的野馬,還是人類手里高飛的風箏?
          無知者無畏,有未知才有探索;一知半解也有一知半解的快樂。
          然而,面對人工智能,人類真的做好了準備嗎?
          要求:自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自定(詩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組卷:20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