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黑龍江省大慶鐵人中學高一(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24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輕”與“重”覃皓珺 當代文壇的廣闊的研究視域中,通俗文學的創(chuàng)作始終是一塊野蠻生長的“文化飛地”,介于傳統(tǒng)的文學話語和當下的商業(yè)趣味,不可忽視亦難以言喻,評論界對其關注有加,但仍舊存在爭議性與滯后性。所謂文學的“輕”與“重”,就我國通俗文學與純文學而言,主要區(qū)別于題材、主題和讀者群體三方面。通俗文學題材較為輕逸,突出幻想、情感、科幻等元素,有閱讀的趣味性、商業(yè)性;讀者群體較為廣泛、傳播形式渠道多樣。而純文學著重于現實主義和思想表達,主題較為深刻,同時文學性和思想性較強,發(fā)布渠道主要由純文學期刊及出版社集冊出版。然而“輕”與“重”是否真的難以兼顧,文學的類型究竟又由誰來斷言?
事實上,即便通俗文學的暢銷書作者們,其創(chuàng)作的目的雖與傳統(tǒng)文學追求“經典化”的標準相距甚遠,其文本的碎片化、趣味性和傳媒屬性也遠勝于文學意義上的可讀性,但卻引起了讀者的廣泛共鳴與社會性討論,其中必然有值得純文學關注的關鍵元素。而我國通俗文學多年來缺乏經典性,也顯然急需符合該類型自我突破的要素出現。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不僅是讀者手中的讀物,更是創(chuàng)造一個時代文化風尚之航標。由此而言,惟有回歸作品和讀者本身,才能理解孰輕孰重的本質。突破通俗文學與主流傳統(tǒng)文學的創(chuàng)作壁壘,還需反觀類型之“輕”與主題之“重”的討論,尋求彼此調和與發(fā)展的契機。
通俗文學作品受歡迎的原因,顯然并非語言上的藝術性和思想上的震撼力,而是真切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感,把握了具備時代共鳴的犀利具象。通俗文學的創(chuàng)作,對于時代的痛點和敏感點的捕捉至關重要,正是其“舉重若輕”引發(fā)讀者熱捧的核心。如果說《平凡的世界》是當年“青春文學”的代表,今天一些青年作家筆下的“青春”卻是如此模糊不清。以新生代作家而言,若一味的靠攏精英化的純文學趣味,脫離對當下時代的心理把握與世情觀察,顯然只能模擬復刻出文學化的軀殼,而喪失了時代本真的靈魂。
當代作家對當下社會生活的現場感和敏感性,以及由通俗文學中汲取素材和輕趣味的能力,在當下的文化環(huán)境下尤為重要。青年作家群體的優(yōu)勢,在于對當代生活的文學化捕捉,兼具了新時代文學趣味和文學傳統(tǒng)的平衡意識,現實經驗不足調和于新銳的觀察視角與澎湃的表達激情。大眾渴望從文字中找尋力量,時代等待被文學激發(fā)共鳴,網絡時代的科技焦慮、都市愛情的階層落差、青春成長的現實困惑,諸多亟待被表現的時代癥候等待被更多具備藝術性的手法開掘演繹。文學不是狹隘的由精英殿堂頒發(fā)認可的執(zhí)照,人人皆可的創(chuàng)作與閱讀需求的時代早已來臨。如何將“輕素材”的“段子”和“情節(jié)”,提純出指向文化層面的,鍛造為具備文學性的作品,亦是當代創(chuàng)作者們必須面對的問題。而對于通俗文學的前路,時間自然會修剪這野蠻生長的枝丫,讀者們也將給出最為客觀的答案,中國通俗文學的疆界應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毫無疑問,優(yōu)秀的作品是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并被大眾廣泛認同、反復閱讀。最終決定作品是通俗還是精英的選擇權,應交還于讀者,而非出版商或評論家。事實上,文學自然沒有孰輕孰重、孰優(yōu)孰劣之分,創(chuàng)作也并非此消彼長、針鋒相對的戰(zhàn)役,然而文學創(chuàng)作不僅要注重藝術性和文學性,更要回歸對讀者的尊重、對文字的敬畏,拒絕讀者、不接地氣,終究會喪失了文學最根本的生長土壤與文化價值,所謂“輕”與“重”,歸根結底指向的是對文學本身的反思,對當下時代與當今讀者的責任感。
(摘編自《文藝報》)(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指出,“輕”與“重”,是一組對立的概念,它們在題材、主題和讀者群三方面都有比較明顯的區(qū)別。通俗文學或純文學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如何兼顧它們,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B.作者指出,對通俗文學之“輕”與純文學主題之“重”加以認真討論,得出正確的觀念或認識,可以從根本上突破通俗文學與主流傳統(tǒng)文學(即純文學)的創(chuàng)作壁壘,調和文學發(fā)展。
C.作者指出,《平凡的世界》正因為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真情實感,是以成為那個時代“青春文學”的代表;今天的通俗文學創(chuàng)作,要很好地借鑒前人的經驗。
D.作者指出,通俗文學創(chuàng)作在有些時候,缺乏文學性與藝術性,是一塊“野蠻生長的飛地”,是等待時間修剪的“野蠻枝丫”,批評其重趣味與迎合市場、輕主題與文化引領的傾向。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就通俗文學而言,一方面引起讀者的廣泛共鳴與社會性討論,另一方面因其缺乏經典的代表作品,因此,創(chuàng)作上還需加倍努力,爭取有所突破。
B.作者認為,通俗文學創(chuàng)作因善于捕捉時代的痛點與敏感點,所以受到讀者熱捧;倘若一味地模仿純文學,就會失去對當下時代的心理把握和世情本真的觀察。
C.作者認為,網絡時代的科技焦慮、都市愛情的階層落差、青春成長的現實困惑等時代癥候,需要作家在新時代文學趣味與文學傳統(tǒng)中尋找到合理的平衡點。
D.作者認為,文學作品只要遵循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寫出好作品,引領時代風尚,贏得讀者廣泛認同,文學的輕、重之分,優(yōu)、劣之別,自然是不存在的。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理解本文的疑點:文章標題的兩個形容詞“輕”與“重”的含義指向不確定,僅一篇之內,就得根據不同語境,作出不同解釋。
B.理解本文的難點:對于“通俗文學”與“純文學”(亦即傳統(tǒng)主流文學或精英文學)的判斷,需要閱讀大量文學文本以獲得感知。
C.理解本文的重點:作者力圖表達破除通俗文學與純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壁壘,兼顧與平衡某些重要元素,創(chuàng)作世界性經典的觀點。
D.理解本文的焦點:文學有自身的藝術性,作家必須拿出優(yōu)秀作品,不僅讓讀者從中獲取力量,還能最終決定“通俗”或“精英”。組卷:15難度:0.9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臨近春節(ji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公眾的心。
截至1月20日18時,境內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24例,其中確診病例217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公眾能很明顯地感受到,疫情發(fā)布在提速,防控措施也在加強。當下正值春運期間,外出探親旅游人員增加,每個感染者都是傳播疾病的源頭,須實現精準防控,避免讓病毒隨著流動的人群向各地擴散。國家衛(wèi)健委已向全國醫(yī)療機構下發(fā)新型冠狀病毒診療防控指南,醫(yī)院接診發(fā)熱病人時,須詢問2周內是否有武漢旅游史。一系列措施,就是要掐滅疫情傳播的“火種”,讓疫情防控落到實處。
(摘自《盡快掐滅疫情傳播的“火種”》,人民日報2020年1月20日)材料二:
“1月23日10 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武漢市連夜發(fā)出公告,傳遞明確信號:武漢正在采取更細致、更深入、更扎實的防控舉措,全力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只要全國一盤棋,統(tǒng)籌安排,協(xié)調推進,相信很快就可以解決物資、人員短缺等難題。在這個時候,我們就是要把長期培育的社會動員能力和制度優(yōu)越性充分釋放出來。我們的黨員干部在危機面前尤其要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引領大家增強必勝的信心,打贏這場硬仗!
(摘自《越是艱難險阻,愈益眾志成城》,人民網2020年1月23日)材料三:
眾志成城,勠力同心,中國人民正在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進行嚴肅的斗爭。中國快速形成一體聯動、聯防聯控的局面,彰顯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堅定信心和充沛能力。國際輿論紛紛指出,中國采取了“公共衛(wèi)生史上最具勇氣、最為重大的舉措”,這種“上下一心的凝聚力令人肅然起敬”,“只有中國才能夠實現如此高效有力的應對”。國際觀察人士看到,團結奮斗的中國氣勢,堅不可摧的中國意志,迎難而上的中國奇跡,正是中國制度優(yōu)勢所帶來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評價代表了國際社會的普遍看法--“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guī)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guī)模、中國效率……這是中國制度的優(yōu)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br />(摘自《生命至上,大國擔當》,人民日報2020年2月1日)
材料四:
從 2 月初開始,全國數億人第一次全面嘗試“在線辦公”,許多企業(yè)第一次真正體會到通過數字化工具進行遠程協(xié)作的價值。更為重要的是,辦公協(xié)作在線化和數字化普及推進,一方面提升了企業(yè)管理觸達率和效率,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企業(yè)當前管理模式,包括層層遞進管理匯報方式與在線化協(xié)作模式之間存在的巨大溝壑。為適應全流程在線化,企業(yè)將不得不對組織本身結構和管理方式進行數字化轉型,使其與數字化協(xié)作方式相匹配。而此前,企業(yè)能想到的數字化往往只是在產品、營銷、服務等方面搭建數字化的配套設施。
新數字化場景將孕育并完善供應鏈神經網絡。疫情信息不斷占據人們的注意力,大量的線下資源,包括生產力、運力都被集中投入到與疫情的對抗中,導致線下履約難度倍增。在此背景下,由數字化帶來的新場景不斷涌現。數字化對現代社會的滲透本質上通過兩種路徑實現:一是新場景構建,比如說直播對商業(yè)的滲透;二是對現有場景的改造,比如在疫情期間廣泛開展的智能問診、智能外呼、視頻庭審等新技術的應用。雖然這些場景存在多年,但是數字化讓它們的功能變得更加豐富靈活,能夠更多更好地完成任務,提供更優(yōu)體驗或更高效率。數字化創(chuàng)建或改造的起點是消費場景,但數字化深入的方向是通過智能化的供應鏈,借助數據、算法、產品、技術和經驗服務于社會各個領域。換言之,全新數字化的供應鏈網絡不僅僅是“物流”,它將向前伸入到終端需求方,向后融入設計和生產制造環(huán)節(jié),實現全鏈路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準確預測需求、提升各環(huán)節(jié)確定性,讓供應鏈形成各節(jié)點近乎實時互相感知的一張神經網絡。如何融入這張網,是疫情過后每一家企業(yè)需要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摘自《防疫抗疫,數字化還能做什么》,光明日報2020年2月19日)(1)下列對材料四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
B.
C.
D.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工作內容要更具體細致,國家衛(wèi)健委指示全國的醫(yī)院接診發(fā)熱病人時,必須詢問就診者是否有武漢旅游史。
B.為了解決武漢自身的疫情問題,武漢市采取了城市公交、地鐵、輪渡等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等一系列措施。
C.面對疫情,只要全國一盤棋,統(tǒng)籌安排,協(xié)調推進,發(fā)揮我們的制度優(yōu)勢,防控工作中的物資、人員短缺等問題很快就可以解決。
D.在疫情防控中,中國制度優(yōu)勢所展現出的速度、規(guī)模、效率等世所罕見,有關經驗值得借鑒,由此得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肯定和好評。
(3)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曾提到,“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他這樣說的理由。組卷:25引用:6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朋友們來看雪吧
遲子建 先說胡達老人吧。我腳上穿的氈靴是胡達老人送的,是狍皮做成的,又輕便又暖和。我被大雪圍困在東北冰城已有三天,是胡達老人趕著馬爬犁把我接到烏回鎮(zhèn)的。他七十多歲,終日穿著一件山羊皮大衣,胸口處老是鼓鼓的,一個酒葫蘆就掖在里面。我到達烏回鎮(zhèn)的當夜,他就醉醺醺地來敲門。
胡達老人來找我的目的是為了看我那只栗色皮箱。我想起來他接我的時候就對皮箱產生了興趣。我就把皮箱從炕上搬到火爐旁,嗒嗒按下鎖鼻子,將箱子打開。那嗒嗒兩聲響起的時候,他的薄耳朵也跟著微妙地顫動著。他湊近那個皮箱,先是目不轉睛地看,然后便是一樣一樣地用手拈起里面的東西,放到眼睛下仔細地瞧。照相機、微型錄音機…他看東西的時候表情格外豐富,一會兒驚訝,一會兒掃興,一會兒又是憤怒(他不滿意我把布娃娃掖在里面,認為這是要悶死她)。我把耳機塞進他的雙耳,放了一 段音樂給他。他最初聽到音樂的時候嚇得一跳老高,“哎喲”叫著,酒葫蘆也被甩在地上。他說:“這音 打哪兒來?”不過他聽了一會兒就習慣了,當我?guī)退露鷻C,他嘟嘟囔囔地說:“這音不好,鬧?!焙?nbsp;達老人看夠了我的皮箱,又問我在烏回鎮(zhèn)住多久,一個人怕不怕。我說要呆到開春后才走,我在城市里也 一個人住,沒什么害怕的。他便對我說,你要是害怕,我就喚魚紋來跟你做伴。對了,他有四個兒子,三 個兒媳(大兒媳剛死),一大群孫兒。他最喜歡的是二兒子家七歲的魚紋。
第二天早晨,我在門口發(fā)現了這雙氈靴。我不知道是誰悄悄送來的。問鄰居大嫂,她一看便說:“這是胡達老人的手藝。”
你們問我照片左上角的那串草編銅錢,它是魚紋送給我的。記得是某一個中午,我剛吃完飯,一個小孩子推門進來了(我像當地人一樣不鎖門),他就是魚紋。他穿件藍布棉襖,臉蛋凍得通紅。他進了門口被熱氣給熏了個激靈。他說:“我能換你的東西嗎?”我問:“你是誰?”“魚紋呀?!彼︱湴恋卣f著,仿佛我到了烏回鎮(zhèn)沒聽說過他,是大逆不道的。我便笑了。魚紋從懷中取出一串草編的銅錢,對我說:“它 不能當真的錢用,可是比真的錢好看?!?br /> 我問他想換我的什么東西,他挺老練地說他得先看看我的貨。我便把一些零碎東西拿給他。魚紋留下的那串草編銅錢被我當成裝飾掛在墻上。我告訴你們這里的人是如何過年的吧。他們一進臘月就開始忙年,屠宰家禽、做新衣、蒸干糧、除塵,一直忙到除夕的早上才罷休。無論男女老少都里里外外換上新衣。老人們掛燈籠,家庭主婦忙著祭祖,小孩子則將兜里裝滿瓜子到處跑。應鄰居大嫂的熱情邀請,我是在鄰居大嫂家過的除夕,剛回到家里,門就被撞開了。一股白熾的寒氣中“嗵”地跌下一個小人,不住地給我磕 頭,磕得真響啊,魚紋來討壓歲錢來了。我給了他五十元錢,魚紋將錢拿在手中,說是要買幾個小禮花留 待正月十五拿到他爺爺的院子里放。我便問他爺爺在哪過年。魚紋一梗脖子笑著說:“還不是跟往年一樣?爺爺在每個兒子家的炕沿都沾沾屁股,然后就背著手回他自己住的房子?!?br />“你爺爺年年都這樣?”我問。
“年年是這樣?!濒~紋說,“他就喜歡我,每年正月十五我都去給他放花?!?br /> 正月十五的那天早晨,我還躺在炕上借著爐火的余溫續(xù)懶覺,鄰居大嫂忽然慌慌張張地進來告訴我,胡達老人沒了。
我在胡達老人的家里見到了魚紋。他通身披孝,也許因為淚水的浸潤,眼睛更顯明亮。他見了我,現出一種大人才有的凄涼表情。正月十五的夜里有許多人為胡達老人守靈,長明燈在寒風中瑟瑟抖動。魚紋點燃了那幾簇禮花。他每放一個都要說話:
“爺爺,快看,這個花像菊花!”
“爺爺,這花跟冰凌花一樣白!”
“爺爺,這個花像是在潑水!”
仿佛胡達老人真的用另外的眼睛看到了似的。
胡達老人的死,使烏回鎮(zhèn)失去了一個有光彩的人物。我?guī)缀跆焯於即┲臀业尼笃ぱィ脺嘏男木硜響涯钏?。他的手藝真是好,所有的針碼都壓在靴幫里了,靴口還軋著一圈花邊。葬禮過后,雪一場比 一場大,人們幾乎足不出戶在家“貓冬”,只有魚紋常常到我這里來。他通常是雪住后的早晨來,他帶著 一條黃狗,狗脖頸處的項圈是胡達老人最后的手藝。
我真希望你們能來烏回鎮(zhèn)看看,雖然見不到胡達老人了,但他的墳還在,也能看到魚紋。
當然,如果這些人物都意外錯過的話,雪是絕對不會拒絕你們的。因為漫長的冬天還未結束,雪三天兩頭就來一場,你們來看雪吧。只是如果你們也被雪意外圍在冰城,胡達老人再也不能趕著雪爬犁接你們去了。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對胡達老人的介紹雖寥寥數筆,貌似不經意,實則匠心獨運,多角度地表現了胡達老人性格特征,也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B.文章第二段對胡達老人的動作描寫非常傳神,“顫動”“湊近”“看”“拈起”“瞧”等幾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胡達老人對皮箱的濃厚興趣。
C.文章的語言表達較具特色,一是生活氣息濃厚,展現了烏回鎮(zhèn)這個雪鄉(xiāng)特有的風土人情,二是表達上溫婉細膩,娓娓道來,富有感染力。
D.文章用了較多筆墨刻畫來胡達老人、魚紋兩位人物;寫鄰居大嫂,雖然文字簡略,但作者通過側面描寫,讓鄰居大嫂的形象也躍然紙上。
(2)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小說在敘述人稱的運用上有何特點。
(3)文學評論家謝有順曾用“憂傷而不絕望”評價遲子建的小說創(chuàng)作,試舉文中兩例,談談你對這一評價的理解。組卷:11引用:2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52分)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費宏,字子充,鉛山人。甫冠,舉成化二十三年進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遷左贊善直講東宮進左諭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禮部右侍郎,尋轉左。五年進尚書。
帝[注]耽于逸樂,早朝日講俱廢。宏請勤政、務學、納諫,報聞。宏持重識大體,明習國家故事,數勸帝革武宗弊政?!按蠖Y”之議,諸臣力與帝爭,帝不能堪。宏頗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嘗特諫,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為首輔。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委任甚至。
宏為人和易,好推轂后進。其于“大禮”不能強諫,亦未嘗附離。而是時席書、張璁、桂萼用事。書弟檢討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實錄》成宏議出為僉事書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驟至詹事舉朝惡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嘗御平臺,特賜御制七言一章,命輯倡和詩集,署其銜曰“內閣掌參機務輔導首臣”。其見尊禮,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寵。萼言:“詩文小技,不足勞圣心,且使宏得馮寵靈,凌壓朝士?!钡壑貌皇 ]嗨炫c璁毀宏于帝,言宏納郎中陳九川所盜天方貢玉,受尚書鄧璋賕謀起用,并及其居鄉(xiāng)事。宏上書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寧伯譚綸掌奮武營,璁遂劾宏劫制府部。無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復錄前后劾疏上之。宏亦連疏乞休。帝輒下優(yōu)詔慰留,然終不以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書污故大學士廷和等,并誣宏。宏竟致仕去。時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書、大學士入直內閣。間一歲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時召入無逸殿,與周覽殿廬,從容笑語,移時始出。賜銀章曰“舊輔元臣”。數有咨問,宏亦竭誠無隱。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寬和,朝士皆慕樂之。未幾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賻恤加等,贈太保,謚文憲。
【注】[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無后,由堂弟興獻王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繼承大統(tǒng)。
(節(jié)選自《明史?費宏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書弟檢討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實錄》成/宏議出為僉事/書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驟至詹事/舉朝惡其人。
B.書弟檢討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實錄》/成宏議出為僉事/書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驟至詹事/舉朝惡其人。
C.書弟檢討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實錄》成/宏議出為僉事/書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驟至詹事/舉朝惡其人。
D.書弟檢討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實錄》/成宏議出為僉事/書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驟至詹事/舉朝惡其人。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甫冠,剛剛行冠禮。冠禮,是古代中國漢族男性的成年禮,由氏族長輩依據傳統(tǒng)為青年人舉行一定的儀式,才能獲得承認。
B.首輔,在明代,“首輔”是對內閣大學士的尊稱,首輔主持內閣大政,職權極大,內閣中亦爭奪劇烈。
C.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
D.謚,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或褒或貶的稱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費宏剛成年參加科舉就高中狀元,進入仕途后多次升遷,先后歷職四朝,位高權重,死后得到朝廷的優(yōu)撫和追賜。
B.費宏行事慎重,顧全大局,他通曉國家舊事,多次勸諫嘉靖皇帝革除武宗時的弊政,讓嘉靖皇帝不能忍受。
C.費宏為人和藹平易,喜歡薦舉后進,得到朝廷的尊崇禮遇,但也受到其他人的嫉妒和誹謗。費宏上書請求退休,皇帝沒有許可。
D.朝廷重新起用費宏后,對費宏的眷顧待遇更為豐厚。費宏施政寬厚平和,朝廷官員都仰慕相悅。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宏頗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嘗特諫,以是帝心善之。
②無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復錄前后劾疏上之。組卷:1引用:1難度:0.4 -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①。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②。
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③。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④。【注】①渭橋:位于唐代長安西北渭水上。②辭漢月:指離開京城。天驕:指匈奴,這里指敵人。③星芒:指旌頭星的光芒。星芒盡:指戰(zhàn)爭結束。海霧:沙漠上的霧氣,指戰(zhàn)爭的氣氛。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漢武帝時名將,曾做過嫖姚校尉。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首聯寫戰(zhàn)馬飛奔出渭橋,風馳電掣,既說明兵強馬壯、軍隊士氣旺盛,又渲染了軍情急迫的緊張氣氛。
B.頷聯并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場廝殺的場景,在“彎弓”與“插羽”之間就迅速地結束了戰(zhàn)爭,照應了首聯的內容。
C.頸聯描寫“破天驕”后的景象,戰(zhàn)爭結束后,敵軍營寨空無一人,戰(zhàn)爭的氣氛消失,烘托出戰(zhàn)爭的悲壯慘烈。
D.尾聯是說軍隊凱旋后只有像霍嫖姚這樣的大將才能被繪像于麒麟閣,“獨有”二字略有諷刺當政者之意。
E.盡管全詩筆力雄健,氣勢雄渾,基調樂觀高亢,意境壯美,但作者在結句仍透露出懷才不遇的憤慨和悲傷之情。
(2)作者在詩中塑造了將士們什么樣的形象?采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組卷:140難度:0.6
-
6.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r />湖亭望水
白居易
久雨南湖漲,新晴北客過。
日沉紅有影,風定綠無波。
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可憐心賞處,其奈獨游何。
【注】北客:北方來的人,詩人自指。組卷:11引用:1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10分)
-
18.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 ?。?/h2>
組卷:39難度:0.9
六、寫作(60分)
-
1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中國人愛吃野味,在全世界都是出名的。捕獵食用野生動物,源自蠻荒時代人類的本能。中國不同,作為全世界最早進入農耕時代的地區(qū)之一,一直有較高的文明程度,按理說,會以食用馴化后的動植物為風尚。但今天的華人世界,為什么會逆其道而行之,以吃野味為榮呢?
材料二:研究推測,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可能是--蝙蝠,研究成果表明,冠狀病毒在人與人之間有很強的傳染性,為科學防控,制定防控策略和開發(fā)檢測干預技術手段奠定了科學論基礎。
材料三: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成功證實蝙蝠是2003年的SA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并首次在我國蝙蝠體內檢測到烈性病毒尼帕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抗體,發(fā)現多個由蝙蝠攜帶的新病毒。
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倡議書,參與振華中學團委與學生會聯合舉辦的“敬畏自然,拒絕野味”主題座談會,體現你的思考,表達你的看法。組卷:13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