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山東省青島四十七中七年級(上)期中地理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17小題,每題1分,共30分)

  • 1.我國地理位置優(yōu)越,讀“中國疆域圖”,完成1~3題。

    下列關于我國地理位置優(yōu)越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2引用:0難度:0.50
  • 2.我國地理位置優(yōu)越,讀“中國疆域圖”,完成1~3題。

    2021年國慶期間,電影《長津湖》熱映,電影中故事發(fā)生的地點長津湖位于圖中我國的鄰國A( ?。?/h2>

    組卷:2引用:0難度:0.50
  • 3.我國地理位置優(yōu)越,讀“中國疆域圖”,完成1~3題。

    北回歸線自西向東依次穿過的省級行政區(qū)是( ?。?/h2>

    組卷:3引用:0難度:0.70
  • 4.我國幅員遼闊,地區(qū)差異顯著,圖中現(xiàn)象和反映出的地理事實對應正確的是( ?。?br />
    ①同一時代不同民居
    ②同一季節(jié)不同衣肴
    ③同一時刻不同景象
    ④同處平原不同拼作

    組卷:7引用:1難度:0.4
  • 5.全國青少年地理夏令營開營首先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請根據(jù)圖中四位同學的描述,選出正確的選項( ?。?img alt src="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202212/260/7c2589b4.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組卷:171引用:5難度:0.6
  • 6.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豐富多彩。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圖中信息搭配正確的是(  )

    組卷:2引用:0難度:0.50
  • 7.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如圖示意,完成6~8小題。

    上述四省區(qū)中面積最大和跨經(jīng)度最廣的分別是( ?。?/h2>

    組卷:0引用:0難度:0.50

二、綜合題(共50分)

  • 35.如圖為“我國黃河水系及部分國家重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圖”和“黃河部分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及2018年含沙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黃河流經(jīng)乙區(qū)后水量大增,從水系狀況看,其原因是
     
    。
    (2)甲、乙、丙三處河段含沙量最大的是
     
    。丙區(qū)位于
     
    (地形區(qū)),最突出的生態(tài)問題是
     
    ,多年來,丙區(qū)實施
     
    等生物措施,并修建了黃河上最大的水利樞紐——
     
    ,實現(xiàn)了治沙與防洪并舉。
    (3)黃河2018年含沙量與多年平均含沙量相比,含沙量減少最明顯的水文站是
     
    ,從上、中、下游河段看,該水文站位于
     
    河段。

    組卷:2引用:2難度:0.5
  • 36.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也是華夏民族的母親河。青島市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開展了對長江的研究性學習。閱讀圖文資料,與他們一起完成課題研究。
    主題一:走進長江--長江的河流特征
    (1)分析地形、氣候和河流的特點及其相互關系,是學習河流的一種方法。下面是該興趣小組按此方法學習長江的記錄卡,請同步完成學習任務。

    主題二:感恩長江--長江的開發(fā)利用
    (2)長江水能資源蘊藏量占全國的1/3,其中可開發(fā)利用的水能資源約占全國的一半,被譽為“水能寶庫”。圖中甲水電站是
     
    ,從地形方面分析此處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3)長江中下游江河湖海連為一體,擁有瀕海沿江的優(yōu)勢,有“黃金水道”之稱的長江貫通東西交通的大動脈。從社會經(jīng)濟條件分析長江的航運價值高的原因。
     

    (4)乙平原地勢低平,河湖眾多,水田連片,農業(yè)發(fā)達,被譽為“
     
    ”。
    主題三:保護長江長江的問題與保護
    (5)完成下列結構圖,說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洪澇災害嚴重的原因。

    (6)針對以上長江多洪澇災害的原因,說明可采取的防洪對策。(至少兩條)
     

    組卷:8引用:1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